討論:程序員的命根子是打字速度嗎?
來源:程序員人生 發布時間:2014-02-17 11:00:37 閱讀次數:3751次
今天看到有個網友寫到“打字速度是程序員的命根子”的文章(調侃),引發俺進一步想,到底什么才是程序員的命根子。
首先,程序員(初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根據設計寫代碼;寫文檔;修改bug;功能測試;簡單邏輯設計。
如果只是看這些工作內容的話,程序員的命根子是什么呢?
1:基礎編碼能力。這個能力其實不需要大學本科學歷的,技校,自學,或者專業培訓機構都可以學到。
2:打字速度。
當然,其他諸如“責任心”等不需贅述。綜合來看,打字還真的是程序員的命根子,至少是兩條腿中的一條。
但是很明顯,“打字是程序員的命根子”很多人都不認同,原因很簡單,我們做的其實不僅僅是程序員(初級)的工作,而是兼作高級程序員,甚至UI、DB、系統設計師,測試工程師。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覺得“打字速度”只是我們工作中極小的一部分了。
中國的專業分工并不細致,特別是在這個新興的行業里。10年前程序員還是絕對的白領,高級技術人員。現在的程序員也就是個藍領,工資頂多算是中等,辛苦卻能排高等。做個純粹的程序員似乎看不到前途。并且業屆里有句老話“程序員不過三十”,吃的還是一碗青春飯。這不是純粹的抱怨,事實如此。
國外情況可能稍有不同。40歲的程序員也大有人在,不少人就喜歡這個工作,不像我們,必須得做的更高尚一點才能揚眉吐氣。這也不能怪我們不夠專業,不夠踏實,行業特點、社會大環境、價值觀等等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必須做的“高級”一點。
說到做的高級一點,那就是作設計師,作項目經歷,作老板。
如果相作這些,僅僅編碼和打字就遠遠不夠了。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吧。學著設計,學著關系業界走向,學著創新。學習之路沒有止境,但是打字速度卻有止境。
記得有篇文章說,人的職業生涯大體可以這樣分(大意如此):
興奮期:剛入行(或者剛開始一份新工作),2-3個月。
疲勞期:3-6個月,甚至更長。很多人在這個極端出局。
成長期:安全度過疲勞期之后,可能需要幾年
成熟期:熟練掌握行業要領,開始置身于行業里思考。
…..
為了不出局,既需要努力,也需要要不斷的學習和充實自己。
所以,我們這種程序員(復合型)的命根子是什么?答案是:學習、思考和努力。
每天都學習一些新技術,不斷充實自己。不要以為vs2008僅僅是個beta版就和我沒關系,不要覺得SmartPhone還遠,對于新技術不敏感,很難走很遠。這個,是成長期必不可少的。
思考是一切進步的積石。出了思考工作范圍之內的,也可以思考整個行業的走向。把自己融入到行業里面才能想得到更深更透徹。等到能思考到創行業之新了,也就離功成名就不遠了。這也就是進入成熟期的保證。
而對于剛入行的年輕人,多思考也能讓自己盡快度過疲勞期,不至于在這個階段出局。
然后再加上努力,還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呢。
共勉吧。
生活不易,碼農辛苦
如果您覺得本網站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可以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