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1個公共的散布式總賬,任何產生在此區塊鏈網絡上的交易會被約定的算法記錄到區塊鏈上,且滿足以下條件:
令記賬(又名礦工)節點 = N,
當N 公然且自由訪問,則這是1條 公有鏈 (后面有介紹)
當N 半公然僅由某個組織或團體內部使用(例如R3 CEV),外部僅可以(授權)查詢,則這是1條同盟鏈。
當N = 1, 則這是1條私有鏈 (這里有些許爭議,如果在1個團體內部看這條鏈,這條鏈可能又是“公有的”,這取決于你在不在這個團體內部,不過這不影響它的所有權歸屬,與傳統數據庫是類似的)
區塊鏈誕生自中本聰的BTC,自2009年以來,出現了各種個樣的類BTC的數字貨幣,都是基于公有區塊鏈的。
數字貨幣的現狀是百花齊放,列出1些常見的:bitcoin、Litecoin。除貨幣的利用以外,還有各種衍生利用,如比特股,彩色幣,Ripple,Ethereum等等
可以用區塊鏈的1些領域可以是:
區塊鏈的進化方式可以是:
區塊鏈1.0 - 圍繞數字貨幣的貨幣和公證生態
區塊鏈2.0 - 圍繞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的合約生態
區塊鏈3.0 - 以上面兩個為基礎的自治社會生態=>DAO/DAC(區塊鏈自治組織/區塊鏈自治公司)=> 區塊鏈社會(區塊鏈+人工智能)。
這里略微介紹1些數據熵的概念,
高度有序且具有信任價值的數據(共鳴的)為1級數據;
比較有序且具有1定信任價值的數據(推薦的)為2級數據;
未經過任何挑選和處理的數據(無聲數據)為3級數據。
例:區塊鏈為1級數據,社交網絡數據如推特熱門為2級數據,銀行每天大量的交易流水為3級數據。
把數據從3級提升到1級,應當是有很多種方式,例如大數據、推薦算法、機器學習,而區塊鏈則提供了另外一種角度的非常有潛力的方式。
首先來看基于公有區塊鏈講授的兩張圖:
(圖2)
(圖3)
在圖2中存在1個中心機構O,所有的節點要參與交易必須通過中心機構O來達成交易。
這里的中心機構O扮演了兩個身份,1個是保護者的身份,即保護交易賬目且正常達成交且真實可靠的,另外1個是特權參與者的身份,即發行貨幣(資產)的權利。
如果我們要去中心化,那末我們應當如何做?
第1是去掉保護者這個身份,如何去掉它又能保證交易能正常完成且真實可靠呢?
首先在區塊鏈上我們只記錄交易本身,而不是記錄每一個人的賬戶余額,然后大家1起記賬,都寫到1個帳本(區塊鏈)上,并且每一個人都保存1份總賬副本。
這個問題其實分兩層,第1層是1個技術問題,并且已有成熟的解決方案了,就是使用P2P技術(如著名的BT協議),大家都來同步散布式總帳本,大家發送交易直接to peer,并且通過公私鑰技術來驗證peer。
第2層是1個確認真是交易的問題,我們通過共鳴進程(consensus progress)來確認交易的有效性。目前有4種共鳴進程可以選擇:工作量證明(POW)、 (權益證明) POS、 DPOS、 POOL。
第2是去掉特權參與者這個身份,如何去掉它又能保證資產的流通呢?
這個問題也是1個核心問題,在公有鏈上,他們可以發行自己的虛擬貨幣,如bitcoin, litecoin。
而在私有鏈的實現方式里,是將資產直接數字化,可以將對應的物理實體細分所有權發行。
在圖3中節點A直接發交易給節點D,所有節點1起確認并且驗證交易的真實性,更新了公共總賬以后,所有人再同步1下最新的總賬。
這里我們將保護者的身份下放至每個參與者手中,并且通過加密算法來保證交易真實可信,這里我們不需要對賬,我們只需要保護1條總賬就能夠。
5、從金融角度看待區塊鏈
(本節還沒有詳細講)
貨幣的本質:貨幣只是1種廣泛價值共鳴,本身不具有價值沉淀。
資產與貨幣的關系:貨幣描寫資產。
甚么是數字資產:資產數字化,可細分,可交易,價格由供需市場決定,而不是價值中介——貨幣決定。
區塊鏈如何將資產數字化(略)
推薦瀏覽:哈耶克 《貨幣的非國家化》
另外1個成心思的概念是POS共鳴提出的幣天燒毀的概念,這多是1個非常成心思的經濟學概念,推薦瀏覽 長鋏《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譽社會》
共鳴算法參考《淺談區塊鏈共鳴機制與散布式1致性算法》
區塊鏈的項目介紹:
國內3大公有鏈項目:
小蟻-Antshares
維優元界-Metaverse
量子鏈-Q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