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1個名詞,和工業化、信息化1樣,這個名詞代表了1個時期,代表了1種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比起”互聯網+“,我更愿意說互聯網化,究其本質,我們首先先看看大佬們怎樣說:
馬云:互聯網的本質是“分享”。惟有分享才可能把資源都集合在1起,而惟有資源集合在1起,才可能下降溝通和交易的本錢,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被碾成了1塊扁平的大餅,而以往依托信息不對稱而構筑起來的產業鏈便會被完全地打破。
馬化騰: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增進信息溝通,使得信息交換和獲得的效力更高、本錢更低。
張朝陽:互聯網的本質――信息的加工聚合,終究實現公眾對事件無窮接近真實的了解。
百度CEO李彥宏:Web2.0的蓬勃發展主要是源于其內涵,首先回到互聯網的本質上,互聯網之所以蓬勃發展起來,是由于人和人之間需要更高效快速的信息溝通方式,所以互聯網的第1次商業利用是以電子郵件Email開始的。后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互聯網可承載的內容愈來愈多,互聯網才真實的煥發了其巨大的商業價值。
丁磊:用戶是互聯網服務的根本。為用戶提供甚么樣的服務,用戶需要甚么樣的服務,互聯網需要甚么樣的用戶,市場份額等等,我個人覺得用戶是我們互聯網服務的最重要的動身點之1。
分享、信息溝通、信息加工、服務是幾個大佬提到的核心關鍵詞,總結起來,互聯網其實就是讓信息傳遞的速度更快了,人們取得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信息及服務的價值放大了。這些話都是大佬們在前面10幾年說的,這些論點造就了電子商務、IM、網媒、信息搜索等強大的互聯網利用及基于此的巨大商業價值。 “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3馬”(馬明哲、馬化騰和馬云)在眾安保險開業儀式上的發言。馬化騰提出:“互聯網加1個傳統行業,意味著甚么呢?實際上是代表了1種能力,或是1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1種提升。”。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互聯網+”完全火了,不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不管做個啥,都得冠名“互聯網+”為之提氣。不管出于何種目的,“互聯網+”如此火爆,最少說明互聯網通過近20年的發展,不知不覺中已進入了每一個人的視野---1個時期行將變革的征象。
前20年,互聯網在溝通、生活與信息同享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今天,就算是具有著極高門坎的金融領域,也正逐漸接受者互聯網的洗礼,互聯網的發展對金融的直接影響和增進,可以分為3個方面:前臺業務虛擬化、后臺業務與技術的升級并逐漸催生新的交易結構。移動支付、直銷銀行、數據金融、渠道金融、智能理財和個性化保險等與互聯網密切關聯的新型金融業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P2P、P2B、B2B、眾籌新型交易結構的突發猛進,Q幣、比特幣、Ripple網絡等新型貨幣的火爆等都在不斷的說明------互聯網正在逐漸重構社會的金融體系,人們的金融權利正在覺醒。
農業、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大家都在談轉型、升級、互聯網化,目前鮮有成功者。在變革的時期,傳統行業驗證了那句流行的話“變-找死,不變-等死”。相信在任何1個時期變革中的企業感覺都1樣,活下來或借助風口吹起來的企業都有1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欲想成功,必先自宮”,相信所有的企業經營者都深知這個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鳳毛麟角。但也正由于這樣,時期的變遷為也創業者、創新者留下了足夠的空間!遐想當年,QQ還沒那末火,微信也還沒出來,本人能夠有幸參與中國移動飛信的研發,飛信起初憑仗著干爹中國移動巨大的用戶群體,后端強有力的資金、人材支持(微軟)及先天性的優勢(短信免費發),迅速到達了千萬級的用戶。比起騰訊,這樣的奢華陣容實在是可讓騰訊的每個人不寒而栗。可是今天,QQ、微信滿天飛,飛信何在?………在互聯網時期,用戶不再會由于你有1個奢華整容和強有力的干爹而買賬,那些真正顛覆者的夢想在開始的時候總是被嘲笑的,直到有1天他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生產模式的變化是技術、需求與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技術及設施層面,互聯網本身的基礎設施及技術手段都已發展得出神入化,并且依然在進步,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極大的簡化了人們接入互聯網的渠道;從需求層面,被電子商務、IM、網媒、信息搜索等沖擊下的人們開始對互聯網有了愈來愈強的依賴,促使了需求層次的提高,人們已不單單滿足于通過互聯網溝通、買衣服、看新聞等,他們想將互聯網融入自己的各個方面;從文化層面,工業社會拋棄了貴族文化、引導了大眾文化,互聯網社會信息的高度對稱與物資產品供給的極大提升正逐漸顛覆大眾文化,進而逢迎個性文化和小眾文化。互聯網社會創新正在經歷從生產范式到服務范式的轉變進程中,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創新模式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轉變。這實際上意味著在知識社會環境下用戶權利的覺醒,及其對生產者權利的分享。總結起來,技術、需求、文化的共同作用正在逐漸塑造1個全新的生產模式與社會結構。在這樣1個全新的生產模式與社會結構里,我們需要的不單單是互聯網技術,而是全新的玩法。
今天,所有的創業者也都面對著巨無霸們的圍殲與競爭,近乎所有的巨無霸也都吵著轉型、升級,但機會總是藏在那些不經意的地方,不論是創業者還是巨無霸,都應當不斷的顛覆自己,才有可能顛覆行業。“互聯網+”不會僅僅只是互聯網技術利用到傳統企業中,它是1種生產方式、思惟方式的變革,是融入到血液的變革。不論是互聯網公司、軟件/服務公司、傳統行業巨無霸又或是創業者,都會1直并存,但在這個時期最后活下來的,1定是那些真正理解開放、同等、協作、分享等互聯網時期的精神并將之融入血液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