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發現,當紫外線照耀到金屬電極上,可以產生微弱的電火花。這是甚么道理?
1905年,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對這類“光-電”物理效應
(Photoelectric Effect)做出理論解釋。為此,愛因斯坦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大獎。
“陽光動力”項目的提倡者皮爾卡的祖父乘坐自制熱氣球到平流層高空為驗證愛因斯坦關于宇宙線的理論搜集數據。如今,皮爾卡利用“光電效應”制作太陽能飛機。但是,僅唯一了電能還不能讓飛機起飛升天,必須把電能轉換為機械能才行。有人說,使用電動機不就好了?問題是,夜間沒有陽光,怎樣辦?因而可知,必須能夠存儲電能,需要時再把電能釋放出來驅動電動機,以便保證飛機昼夜不停地飛行。
老實說,存儲電能是最麻煩的事情。比如,平常使用的智能手機的電池。但是,手電機池的工作原理是甚么呢?不甚了了。我們假想1下,在兩個電極之間,讓1批帶電離子(ion)來回移動,構成1個電流回路,使其對外做功。這就是蓄電池的工作原理。充電與放電是互逆的進程。
“陽光動力”太陽能飛機的高效蓄電池采取鋰離子(Lithium-ion)電池存貯太陽能。實際情況是,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先把電能存儲起來然后再用,便于控制電能的使用,而不是把太陽能轉換的電能直接接入電動機驅動螺旋槳旋轉,拉動飛機在天空中飛行。
說明:鋰原子核的外圍只有兩層電子,第1層有兩個電子,第2層只有1個電子,失去這個外圍電子就成為帶電“鋰離子”了。鋰是宇宙中最輕的金屬元素,產生于新星爆發,很是“可愛”。實際上,”陽光動力“太陽能飛機“玩”的全是物理學的基本原理。
袁萌 4月10日
上一篇 深入淺出JNA―快速調用原生函數
下一篇 js 正則表達式 驗證身份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