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層――Physical
這是全部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的任務就是提供網絡的物理連接。所以,物理層是建立在物理介質上(而不是邏輯上的協議和會話),它提供的是機械和電氣接口。主要包括電纜、物理端口和附屬裝備,如雙絞線、同軸電纜、接線裝備(如網卡等)、RJ-45接口、串口和并口等在網絡中都是工作在這個層次的。
物理層提供的服務包括:物理連接、物理服務數據單元順序化(接收物理實體收到的比特順序,與發送物理實體所發送的比特順序相同)和數據電路標識。
(2)數據鏈路層――DataLink
數據鏈路層是建立在物理傳輸能力的基礎上,以幀為單位傳輸數據,它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數據封裝和數據鏈接的建立。封裝的數據信息中,地址段含有發送節點和接收節點的地址,控制段用來表示數據連接幀的類型,數據段包括實際要傳輸的數據,過失控制段用來檢測傳輸中幀出現的毛病。
數據鏈路層可以使用的協議有SLIP、PPP、X.25和幀中繼等。常見的集線器和低檔的交換機網絡裝備都是工作在這個層次上,Modem之類的撥號裝備也是。工作在這個層次上的交換機俗稱“第2層交換機”。
具體講,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包括:數據鏈路連接的建立與釋放、構成數據鏈路數據單元、數據鏈路連接的分裂、定界與同步、順序和流量控制和過失的檢測和恢復等方面。
(3)網絡層――Network
網絡層屬于OSI中的較高層次了,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決的是網絡與網絡之間,即網際的通訊問題,而不是同1網段內部的事。網絡層的主要功能即是提供路由,即選擇到達目標主機的最好路徑,并沿該路徑傳送數據包。除此以外,網絡層還要能夠消除網絡擁堵,具有流量控制和擁堵控制的能力。網絡邊界中的路由器就工作在這個層次上,現在較高級的交換機也可直接工作在這個層次上,因此它們也提供了路由功能,俗稱“第3層交換機”。
網絡層的功能包括:建立和撤除網絡連接、路徑選擇和中繼、網絡連接多路復用、分段和組塊、服務選擇和流量控制。
(4)傳輸層――Transport
傳輸層解決的是數據在網絡之間的傳輸質量問題,它屬于較高層次。傳輸層用于提高網絡層服務質量,提供可靠的端到真個數據傳輸,如常說的QoS就是這1層的主要服務。這1層主要觸及的是網絡傳輸協議,它提供的是1套網絡數據傳輸標準,如TCP協議。
傳輸層的功能包括:映像傳輸地址到網絡地址、多路復用與分割、傳輸連接的建立與釋放、分段與重新組裝、組塊與分塊。
根據傳輸層所提供服務的主要性質,傳輸層服務可分為以下3大類:
A類:網絡連接具有可接受的過失率和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網絡連接斷開和復位產生的比率),A類服務是可靠的網絡服務,1般指虛電路服務。
C類:網絡連接具有不可接受的過失率,C類的服務質量最差,提供數據報服務或無線電分組交換網均屬此類。
B類:網絡連接具有可接受的過失率和不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B類服務介于A類與C類之間,在廣域網和互聯網多是提供B類服務。
網絡服務質量的劃分是以用戶要求為根據的。若用戶要求比較高,則1個網絡可能歸于C型,反之,則1個網絡可能歸于B型乃至A型。例如,對某個電子郵件系統來講,每周丟失1個分組的網絡或許可算作A型;而同1個網絡對銀行系統來講則只能算作C型了。
(5)會話層――Senssion
會話層利用傳輸層來提供會話服務,會話多是1個用戶通過網絡登錄到1個主機,或1個正在建立的用于傳輸文件的會話。
會話層的功能主要有:會話連接到傳輸連接的映照、數據傳送、會話連接的恢復和釋放、會話管理、令牌管理和活動管理。
(6)表示層――Presentation
表示層用于數據管理的表示方式,如用于文本文件的ASCII和EBCDIC,用于表示數字的1S或2S補碼表示情勢。如果通訊雙方用不同的數據表示方法,他們就不能相互理解。表示層就是用于屏蔽這類不同的地方。
表示層的功能主要有:數據語法轉換、語法表示、表示連接收理、數據加密和數據緊縮。
(7)利用層――Application
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解決的也是最高層次,即程序利用進程中的問題,它直接面對用戶的具體利用。利用層包括用戶利用程序履行通訊任務所需要的協議和功能,如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等,在這1層中TCP/IP協議中的FTP、SMTP、POP等協議得到了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