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以下大會情形的相片:
2011年9月19日,第13屆ACM普適計算國際會議UbiComp 2011首次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召開,這是會場情形的相片。
張堯學今年獲獎的申請材料是2011年1月提交的,當時張不會不知道這次學術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但是,不幸的是,張沒有向大會提交論文。不知道這是為何?難道“透明計算”不是普適計算?實際上,張在獲獎申報材料中,其第1篇主力作品題目是:“Transparent Computing: A New Paradigm for Pervasive Computing”(2006年發(fā)表,即”透明計算:普適計算的新模式“)。為何獲獎項目透明計算不能見人??
張堯學獲獎項目“透明計算”經過近10年的精心培養(yǎng)與發(fā)展,變成了甚么領頭學科呢?在2014年9月12日,日本會津大學普適計算學者程子學(Zixue Cheng)教授公然指出:”TC is an implementation of Ubiquitous computing“,這里“TC”代表透明計算,意思是“透明計算(TC)”是普適計算(UC)的1種理論實現(xiàn)。
既然透明計算是普適計算的1種理論“實現(xiàn)”,并不是甚么稀罕的創(chuàng)新(或思想),為何榮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1等獎?今年2月5日,張堯學發(fā)表”透明計算:機遇與挑戰(zhàn)“(英文),還是閉口不談“普適計算”,但是,總算是把問題說清楚了。實際上,我看不出有甚么非常獨特的創(chuàng)新。
袁萌 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