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比較系統介紹博弈論的書,寫得通俗易懂,翻譯也文從字順。最難堪得的是書里主要用有趣的事例說話,而且斟酌到理解的難度先用“10個策略故事”在第1章為讀者熱身,以后才逐漸展開?!皬乃说慕嵌壤斫膺@個世界”是本書的主旨之1,從寫法上兩位作者寫作時無疑首先做到了。
人生就是由1場接著1場不同的博弈組成的,小到明天出門準備穿甚么衣服,大到企業乃至國家競爭策略的制定都是博弈的進程。固然,其中有些是單重零和博弈(就玩1次,只有1方終究勝出),有些是多重非零和博弈(玩很屢次,終究可能達成共贏的局面)。不管面對哪一種局面,我們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識,讓自己不出昏招。本書講述的就是其中的奧秘和我們應當在不同情況下所采取的公道策略。
對企業家而言“了解競爭對手的策略以后,自己才能做出正確決策”,即從他人的角度思考這個世界。如此制定出的方針最少可以保證自己不敗,進而有可能到達共贏的局面。畢竟,在商場上搏殺不像在山里砍樹。我們在砍樹時是沒必要擔心樹會跳起來反擊的,而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則可以采取多種策略應對我們的進攻。
另外,書中提出“堅定自己立場以外需要具有1定的靈活性。”戴高樂堅守自己的立場在60年代后期為法國贏得了利益。另外,他兩次單方面宣布將英國拒于歐共體以外,其它國家不能不在接受戴高樂的否決票和分裂共同體之間的做出選擇。如此常常使法國獨占了大部份戰利品,很不公平。戴高樂的拒不讓步剝奪了另外一方重新斟酌全部局面、提出1個可被接受的相反建議的機會。而1次不公平的勝極可能破壞商業關系,乃至破壞個人關系,有時短時間讓步可能從長時間來看會是1個更好的策略。
對行業領先者為什么創新乏力,書中也給出了博弈論解釋――假設在零和博弈市場上,我們成績領先,那末,保持領域地位的最可靠辦法就是看他人怎樣做,我們就隨著做。產業和技術競爭提供了進1步的證據。在個人電腦市場,IBM的創新能力遠不如將標準化的技術批量生產、推向大眾示玩的本事那末著名。新概念更多是來自蘋果電腦和其他新近創建的公司。而險性的創新是這些公司脫穎而出奪取市場份額的最好策略,大約也是唯一途徑。
書中還提高,市場競爭中我們不能只看到“第2層”,即對手下1步將采取何種策略,而應當看得更加深遠。這很像下棋,初學者大多只能算出3步以后的局面,而國手則可以在布局階段算出終盤時的狀態――后者無疑勝算更多。
書的前言里作者說出了本書的目的“博弈論說的其實不僅僅限于擊敗對方。這個理論同時解釋了建 立合作與戰而勝之兩方面的策略。或許這意味著我們應當將孫武和托爾斯泰結合起來,變成《戰爭與和平的藝術》?!?span>
商場競爭也是如此――共贏或多贏或許才是最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