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層),位于可靠的面向連接的網絡層協議和應用層協議之間的一種協議層。SSL通過互相認證、使用數字簽名確保完整性、使用加密確保私密性,以實現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安全通訊。該協議由兩層組成:SSL記錄協議和SSL握手協議。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傳輸層安全協議),用于兩個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保密性和數據完整性。該協議由兩層組成:TLS記錄協議和TLS握手協議。
SSL是Netscape開發的專門用戶保護Web通訊的,目前版本為3.0。最新版本的TLS 1.0是IETF(工程任務組)制定的一種新的協議,它建立在SSL 3.0協議規范之上,是SSL 3.0的后續版本。兩者差別極小,可以理解為SSL 3.1,它是寫入了RFC的。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為Netscape所研發,用以保障在Internet上數據傳輸之安全,利用數據加密(Encryption)技術,可確保數據在網絡上之傳輸過程中不會被截取。目前一般通用之規格為40 bit之安全標準,美國則已推出128 bit之更高安全標準,但限制出境。只要3.0版本以上之I.E.或Netscape瀏覽器即可支持SSL。
當前版本為3.0。它已被廣泛地用于Web瀏覽器與服務器之間的身份認證和加密數據傳輸。
SSL協議位于TCP/IP協議與各種應用層協議之間,為數據通訊提供安全支持。SSL協議可分為兩層: SSL記錄協議(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傳輸協議(如TCP)之上,為高層協議提供數據封裝、壓縮、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 SSL握手協議(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記錄協議之上,用于在實際的數據傳輸開始前,通訊雙方進行身份認證、協商加密算法、交換加密密鑰等。
SSL協議提供的服務主要有:
1)認證用戶和服務器,確保數據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機和服務器;
2)加密數據以防止數據中途被竊?。?/p>
3)維護數據的完整性,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改變。
SSL協議的工作流程:
服務器認證階段:
1)客戶端向服務器發送一個開始信息“Hello”以便開始一個新的會話連接;
2)服務器根據客戶的信息確定是否需要生成新的主密鑰,如需要則服務器在響應客戶的“Hello”信息時將包含生成主密鑰所需的信息;
3)客戶根據收到的服務器響應信息,產生一個主密鑰,并用服務器的公開密鑰加密后傳給服務器;
4)服務器恢復該主密鑰,并返回給客戶一個用主密鑰認證的信息,以此讓客戶認證服務器。
用戶認證階段:在此之前,服務器已經通過了客戶認證,這一階段主要完成對客戶的認證。經認證的服務器發送一個提問給客戶,客戶則返回(數字)簽名后的提問和其公開密鑰,從而向服務器提供認證。
從SSL 協議所提供的服務及其工作流程可以看出,SSL協議運行的基礎是商家對消費者信息保密的承諾,這就有利于商家而不利于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初級階段,由于運作電子商務的企業大多是信譽較高的大公司,因此這問題還沒有充分暴露出來。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各中小型公司也參與進來,這樣在電子支付過程中的單一認證問題就越來越突出。雖然在SSL3.0中通過數字簽名和數字證書可實現瀏覽器和Web服務器雙方的身份驗證,但是SSL協議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只能提供交易中客戶與服務器間的雙方認證,在涉及多方的電子交易中,SSL協議并不能協調各方間的安全傳輸和信任關系。在這種情況下,Visa和MasterCard兩大信用卡公組織制定了SET協議,為網上信用卡支付提供了全球性的標準。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傳輸層協議
安全傳輸層協議(TLS)用于在兩個通信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保密性和數據完整性。該協議由兩層組成: TLS 記錄協議(TLS Record)和 TLS 握手協議(TLS Handshake)。較低的層為 TLS 記錄協議,位于某個可靠的傳輸協議(例如 TCP)上面。
TLS 記錄協議提供的連接安全性具有兩個基本特性:
下一篇 程序員的自我修養――操作系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