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不管這次吳宗憲要全面退出臺灣娛樂圈還是他的神來一筆,已經讓全國的媒體以及憲迷們大吃一驚。企贏在線(www.hnqiying.com)專家認為這“吳宗憲裸退演藝圈”事件堪稱經典的網絡互動營銷教材。它所釋放的影響力,不但讓企業注意到引導網絡輿論的重要性,也給網絡營銷策劃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案例課。
我為什么這樣說?大家都知道,互聯網互動傳播(也有人叫口碑傳播)的成功離不開兩個關鍵:一是要有事可炒,二是能控制好、引導好的媒體相關報道以及炒作)。
真的很難讓人相信吳宗憲會決定全面退出臺灣娛樂圈,雖然吳宗憲稱“在臺灣當藝人不是人做的事情”,也很難讓人明白他的想法,甚至于他的苦衷。畢竟,吳宗憲成長于臺灣娛樂圈,成名于臺灣娛樂圈,他的演藝事業根本和臺灣娛樂圈無法撇得一干二凈。而且,對于臺灣娛樂圈來說,雖然新人層出不窮,但是吳宗憲已經在臺灣娛樂圈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可以說臺灣娛樂圈有一塊土地就是屬于吳宗憲的,那么又如何讓大家接受他的離開呢?
所以,盡管吳宗憲聲稱自己將要有6月30日全面退出臺灣娛樂圈,也難以讓人相信他會真的做到。即便是吳宗憲能夠像自己所想的那樣,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出現在臺灣任何的綜藝節目中,不與任何臺灣的制作單位合作,不出席臺灣娛樂圈的任何活動,他也不可能從臺灣娛樂圈的視線里消失。如同陳冠希一樣,雖然他說過自己永遠退出香港娛樂圈,但是他的名字卻從來沒有在香港媒體里消失過。這樣的退出,又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退出嗎?
突然近日爆出:6月17日,臺灣老牌印刷電路板廠翔升電子股東常會并全面改選董事、監察人,臺灣綜藝天王吳宗憲拿下董事長一職,讓人大跌眼鏡,而其股價已逆勢連續2天亮燈漲停板。一直喊著放下主持棒的吳宗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專心做商人了?
看來“裸退”對于吳宗憲來說真的是一種誘惑,一如當初娛樂圈對其的誘惑,在我看來,這時退下來有三點好處,首先是功成名就很圓滿,在大家還沒有審“吳”疲勞的時候,還能讓大家有點遺憾、留點念想;其次是可以跟平日交惡很久的媒體冷卻一下,畢竟一個以毒攻毒的、拿著DV接受采訪的藝人是很難被客觀宣傳的;再有就是享受生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據說很多喜劇演員都患有抑郁癥,可見搞笑多是把換了送給別人,把抑郁留給自己,長時間從事這種“逗哏”的角色,難免不利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退下來也是對自己負責任。
種種跡象表明,吳宗憲說他6月30日退出娛樂圈,其實就是一次“愚人節”式的玩笑,說到底,就是為他經營的燈具生意做廣告。在娛樂圈混了幾十年的吳宗憲,太明白炒作真諦了,沒花一分錢,上億網友都知道吳宗憲在做燈具生意了,更讓憲哥樂開懷的是,大陸很多媒體還把他經營燈具的牌子披露出來。據了解,吳宗憲的營銷團隊正在籌備進軍大陸,展開加盟連鎖經營,有大陸媒體的無償捧場,相信吳宗憲的燈具生意會紅紅火火。
吳宗憲這次所謂6月30日“裸退”娛樂圈事件,狠狠地耍了一把大陸媒體,營銷的理念:沒有辦不到,就怕你想不到。吳宗憲這次想的太周到。
從此次事件聯想到企業商業價值
曾經看到有人說企業不要樂中于炒作,應該踏踏實實做好產品。對此觀點,筆者也不完全認同。做好產品和做好推廣都是決定生意成敗的關鍵,一個屬內功,一個是招數,兩者缺一不可。炒作是市場推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炒作的目的就是讓產品賣點得以強化,加強消費者的認同。只是國內很多企業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甚至胡編亂造,才讓人對炒作有了曲解。
做產品或服務的,開展網絡營銷,首先要找好自身的賣點,要強化它。互動營銷策劃缺少不了讓人分享的理由。互動分享就要客戶接受它并受益。再開句玩笑,娛樂明星本就是娛樂大眾,大眾也是被娛樂的,哈哈。
歡迎建站類軟文作者在本站投稿,我們將保留真實鏈接與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