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好幾個月沒寫點東西了,感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寫,而且現在經常有一些新的發現和感想。不過一直在忙著給一些大中型網站提供SEO顧問服務,時間都是優先花在給他們解決問題上。
已經給很多網站做過SEO顧問服務,其中有SEO流量才幾千UV的中型網站,也有上百萬UV的大型網站。發現有一個問題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很多網站都沒有一個清晰的SEO策略,只是埋頭做事,這導致了一些問題。
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把手段當目標,把過程當結果。
現有的很多網站,他們常用的SEO做法是:搜集幾十、上百個本行業里的熱門詞,把這些熱門詞加到一些網站中權重很高的網頁上。然后不斷的給這些頁面增加外部鏈接,希望這些關鍵詞能有不錯的排名。這種典型的做法就是我說的把手段當目標,把過程當結果的做法。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網站為什么要做SEO吧。很多網站之所以要做SEO,是因為SEO是目前性價比最高、效果最好的網絡營銷手段。他們的目的是希望SEO給網站帶來直接或間接的收益。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有大量相關的SEO流量。“帶來大量相關的SEO流量”才是給一個網站做SEO的首要目標。而上述網站做SEO的目標是:給某一批關鍵詞做排名。 做關鍵詞排名只是SEO過程中的一個手段,但是很多網站把它當作了目的。更別說還只是給少數關鍵詞做排名了。
以前在《熱門還是長尾?大中型網站的關鍵詞優化策略》這篇文章評論中,有人問道:難道SEO流量不是由關鍵詞排名貢獻的嗎?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最喜歡用的比喻是一個經營果園的例子。假設你有一個網站,有一萬個有內容的頁面,目標是帶來大量相關的SEO流量。就好比你經營一個果園,果園里有一萬棵果樹,而你的目標是提高果園的產量。如果是給某一批關鍵詞頁面做排名,就好比是你把提高整個果園產量的目標,放在了希望少數幾十棵大樹的產量提升10倍、20倍的基礎上。 這種做法是不容易達成目標的。因為一棵果樹的產量,不是你投入資源加多少倍,它就能漲多少倍產量的。不管是一棵果樹的產量,還是單獨一個頁面的SEO流量,如果去追蹤他們的增長方式,會發現它們都是遵循“邊際效益遞減”的道理。 如:
邊際效應遞減
在C點之前,不停的投入資源是值得的,但是C點以后,投入資源的回報率顯然不好了。 所以,少數幾十棵大樹的產量提升10倍、20倍是很難的,就算達到了,代價就是每一棵樹消耗的資源遠遠超過D點對應的資源。而且這幾十棵大樹以后增加產量需要的資源呈幾何倍數增加。結果整個果園大部分資源都被這幾十棵樹消耗掉了。消耗了這么多資源,他們能為整個果園提升多少收益呢? 可能是50%都不到,而且果園再大一點,那能不能有20%的增收都是問題;再大一點,10%也困難了……還有就是今年可能是有這么多產量,那明年、后年再用這種方式就越來越難增收了。
那我們換一種方法,關注點不要放在那幾十棵大樹上。而是我把果園看做一個整體,不管大樹小樹,都是我果園里能增加產量的來源。 我不要去給少數幾十棵大樹提升10倍、20倍的產量,我只要把平均每棵樹的產量提升1到2倍就可以了。這樣整個果園的收益就提升了100%到200%。用這樣的方式去做以后,那我就會去平均的分配我的資源。有時候還會“劫富濟貧”,對于那種不缺資源的果樹,我就克扣和節省那些資源,分給那種很缺資源、但是給一點資源就能產生很大收益的果樹上。
如果體現在上圖中,就是我確保每棵果樹的資源,都是在e 和 C之間。但是因為資源有限,果樹太多,是不可能給每棵果樹的資源都能達到 B和C之間的。 所以我就控制好資源的分配要在 e和A之間。資源的投放控制在e和A之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果樹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增加了,有些樹還沒突破e點,也就是還沒有產量。那我就定一個標準:在還有很多樹沒有產量之前,每棵樹投入的資源都不要超過A點的資源。 e-A、A-B、B-C這個三個區域,把資源投在 e-A之間的投入產出比也是最好的。而且等果園整體的產量超過A點后,后面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這是一個果園的例子,但是大家可以對上面的文字重新看一遍。只要把“產量”看成“SEO流量”,“果園”看成“網站”,“果樹”看成“網頁”,“e點”看成“有收錄并開始有流量”就可以了。
然后再回答那個問題:難道SEO流量不是由關鍵詞排名貢獻的嗎? 首先SEO流量不光是由關鍵詞排名貢獻的,還是因為很多的網頁被收錄,才會有關鍵詞的排名的。而且就算有了排名,也是需要有人點擊才會有流量的。即使是關鍵詞排名也絕不是少數頁面、少數關鍵詞的排名,是整個網站所有頁面,所有關鍵詞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