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分析這東西,如果能解釋出成功了多少,會讓人開心;如果能解釋出失敗了多少,才有實際的價值 – 天岸
上次說要做一個分析和總結,和大家分享交流我們正在做的一個關于Engagement Index(參與度指數,歡迎推薦更貼切的翻譯)的項目。雖然項目中和我上一篇博客中一直使用的還是Engagement Score,不過我個人更喜歡Engagement Index這個稱呼,或者更準確的說,Digital Engagement Index,可能是受Brand Index的影響吧。
要理解Engagement Index (EI,下同),首先要理解Engagement,然后輕松的說,EI就是衡量Engagement的參數就好了。那么什么是Engagement呢?這是一個沒有準確定義的詞匯,在Joegh的“用Engagement衡量用戶活躍度”的文章中有相關的討論,文中對Engagement進行的諸如“相對固定(的行為)”“非標準化度量”“是用戶的動作和行為,但并非網站產出結果”等界定雖然還有待商榷,但都非常有見地和啟發性。
定義留給專家,我個人對Engagement的理解是,和我的翻譯一樣,是用戶對品牌的一種參與,和在這種參與中所逐漸產生和積累的對品牌的感情。所以,Engagement產生的原因的前提是參與,而結果是有了感情。什么感情?一種Engaged的感覺,不是冷眼觀望,且笑不語,而是身在此山中,成了局內人。
Forrester是最早正式把Engagement作為指數提出來組織之一。按照Forrester給出的解釋,Engagement由4i組成:
所以,Engagement的組成和正向加強過程,我湊熱鬧,做了一個IIPIC:
因此,我這里所要解釋的Engagement Index,便是衡量IIPIC的一個綜合參數。
因為這是一個還不是非常成熟的東西,最初Eric T. Peterson給出他的計算公式的時候(這在以后的篇幅中會介紹),大家雖然叫好一片,但是真正應用的不多。我們現在和一個奢侈品品牌合作做這個項目,也是一個探索性的工作,對于最終能夠產生什么結果,有什么實際作用,目前都還是未知數。項目目前已經進行了大部分,我也會慢慢介紹已經完成的部分。
基于以上原因,這篇東西我會多分幾個系列,和感興趣的朋友充分討論,慢慢完成。以上為第一篇,敬請關注Engagement Index-2:構成參與度指數的參數選擇,分類和數據收集辦法。
本文首發semwatch,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