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的結構分為3部份,基本構造塊、公共機制、UML的規則,其中公共機制和UML的規則是為基本構造塊服務的,描寫了怎樣將這幾種圖有規則的排列到1起。基本構造塊又分為事物、關系、圖,將事物用關系連接起來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UML中的圖。
1、導圖宏觀把控
2、圖解
1 、用例圖(Use case diagrams):用來描寫用戶的需求。從用戶的角度描寫系統的功能并指出各個功能的履行者,強調誰在使用系統,系統為履行者完成哪些功能。(是誰?在干甚么?)機房收費系統中1般用戶可以查詢學生上機記錄和自己的登錄密碼。以下圖
2、類圖(class diagram):用于定義系統中的類,包括描寫類的內部結構和類之間的關系。類圖上層是類的名字,中層是累的屬性,下層是類的方法。比如1個人叫李明、年齡是他的屬性,他會唱歌。
2.1、對象圖(Object):對象圖是類圖的1個實例,描寫了系統在具體時間點上包括的對象和各個對象之間的關系。
2.2、類圖pk對象圖 :對象圖有聲明域,和時間有關系,類圖沒有。
3、行動圖:用來描寫系統的動態模型和對象之間的交互關系。
3.1、狀態圖(Statechart diagrams):用來描寫類的對象所有可能的狀態和事件產生時狀態的轉移條件。
3.2、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s):用來描寫滿足用例要求索要進行的活動和活動時間的束縛關系,使用活動圖有益于辨認系統的并行活動。
3.3、活動圖PK狀態圖:狀態圖側重行動的結果描寫(狀態) 、 活動圖側重行動的動作描寫(活動) 我認為狀態圖就是活動圖某1個時刻的1個照片,這個照片將這1時刻的所有信息都記錄下來。
4、交互圖
4.1 序列圖(Sequence diagrams):描寫對象之間的交互順序,側重體現對象間消息傳遞的時間順序,強調對象之間消息的發送順序,同時也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進程。下圖是1個機房收費系統簡單的用戶登錄序列圖。
4.2 協作圖(Collaboration diagrams):描寫對象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側重與說明對象之間有消息傳遞,下圖是1個機房收費系統用戶登錄的協作圖。
4.3、序列圖pk協作圖
順序圖中有1條時間軸,他能清楚的表達出消息產生的順序(先從上到下,后從左到右),但是不好看出對象之間究竟產生多少次消息的傳遞,不如協作圖1目了然。
協作圖沒有時間軸,用消息的名稱+數字來表示消息傳遞的前后順序,但是其很好的表達出對象之間傳遞了多少消息?甚么消息?1塊給羅列出來。
5、實現圖
5.1 構件圖(Component diagrams):描寫代碼構件的物理結構和構件之間的依賴關系。1個構件可以是1個資源文件、1個2進制文件或1個可履行的文件。構建圖我把它比作1個零件。比如螺絲釘就是機器上的1個零件,它起到固定的作用。
5.2、實行圖(Deployment diagrams):定義了系統中硬件的物理體系結構,用來描寫實際的物理裝備和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
3、小結
UML的9種圖中,用例圖來描寫用戶的需求;用對象圖、類圖、包圖來描寫系統的靜態結構;用活動圖、狀態圖、協作圖、順序圖來描寫系統的動態結構;用構建圖和部署圖將系統實行。
上一篇 16. Dubbo原理解析-集群&容錯之router路由服務
下一篇 重溫《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2) --Default-Constructor的建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