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動,學名為Tween,緩沖移動的簡稱。要想頁面內容切換起來舒服,就使用淡入淡出特效,要想讓頁面元素動起來自然,就要使用緩動效果。這兩個混合起來,可以衍生多種特效的。感謝Flash開發人員為我們做了那么多先行研究,我們直接把它們拆出來裝在各種菜單與相冊中。我們先從最簡單的東西做起,加速與減速。
既然是緩動,它就一定涉及以下概念:距離,時間與速度。我們可以想象存在一條直線L,點A與點B就是L的起點與終點,有一個點C在直線L上移動,從點A到點B。所需的時間通常都是未知,但速度我們一定要制定。看下面的圖,我們想讓綠色的方塊在淡緊色的滑動帶上移動。滑動帶左上角就相當于點A,右上角就相當于B點,方塊的左上角就相當于點C,移動距離為兩者的寬度之差。由于我們移動的物體是存在寬度,也就是說點C永遠不可能與點B重合。但一個準確的目的地(為了方便,我們把它稱之為點D)是必須的,我們一定要計算它出來。因為在加速運動中,點C隨時可能超過點D,當點超過它時,我們就要終止此移動,并把點C拉回到點D上。
提示:可修改后代碼再運行!
為了獲取它們在頁面上的坐標與尺寸,getCoords()與getStyle()又到出場時間了。對不起,我實在沒有意思來炫耀我的函數。更何況getStyle()被砍去了不少東西,威力沒有以前那么強大。
以下為引用的內容: var getCoords = function(el){ var box = el.getBoundingClientRect(), doc = el.ownerDocument, body = doc.body, html = doc.documentElement, clientTop = html.clientTop || body.clientTop || 0, clientLeft = html.clientLeft || body.clientLeft || 0, top = box.top + (self.pageYOffset || html.scrollTop || body.scrollTop ) - clientTop, left = box.left + (self.pageXOffset || html.scrollLeft || body.scrollLeft) - clientLeft return { 'top': top, 'left': left }; }; var getStyle = function(el, style){ if(!+"v1"){ style = style.replace(/-(w)/g, function(all, letter){ return letter.toUpperCase(); }); var value = el.currentStyle[style]; (value == "auto")&&(value = "0px" ); return value; }else{ return document.defaultView.getComputedStyle(el, null).getPropertyValue(style) } } |
那么我們怎么移動呢?在javascript只有讓它變為絕對定位對象,給它的top與left賦值。它就會立即移動到相應的坐標上。由于javascript處理位置變化太有效率,根本不可能讓你有“移動”的感覺,感覺是直接從點C直接跳到點D。我們必須讓物體每移動一點點,就停一下,讓眼睛有個殘影。根據人眼睛的視覺停留效應,若前一幅畫像留在大腦中的印象還沒消失,后一幅畫像就接踵而至,而且兩副畫面間的差別很小,就會有“動”的感覺。那么停留多么毫秒最合適呢?我們不但要照顧人的眼睛,還要顧及一下顯示器的顯示速度與瀏覽器的渲染速度。根據外國的統計,25毫秒為最佳數值。其實,這個數值我們應該當作常識來記住。聯想一下,日本動畫好像有個規定是1秒30張畫,中國的,比較垃圾,是1秒24張。用1秒去除以張數,就得到每張停留的時間。日本的那個27.77毫秒已經很接近我們的25毫秒了,因為瀏覽器的渲染速度明顯不如電視機的渲染速度,尤其是IE6這個拉后腿的。要實現加速度,就是讓它每次移動快一點點,讓上一次移動的距離乘以一個大于1的數便可。
以下為引用的內容: var move = function(el){ |
明白了加速,減速就好辦了。我們給第一次移動的距離一個很大的數,往后每次減少一點點,換言之乘以一個小于1的數。但這里有個注意點,如果有一次,它移動的距離少于1px怎么辦?!它再往后也是少于1px。瀏覽器就會忽略這個值,當作0來處理。這樣一來,它就會停在中途不動了。為了防止這樣可怕的事發生,我們利用Math.ceil來確保其最小移動距離為1px,哪怕最后的勻速移動也要抵達終點。
以下為引用的內容: //主函數:減速移動 var decelerate = function(el){ el.style.position = "absolute"; var begin = getCoords(el).left, distance = parseFloat(getStyle(_("taxiway"),"width")) - parseFloat(getStyle(el,"width")), end = begin + distance, speed = 100;//第一次移動的速度,單位px/ms,隱式地乘以1ms (function(){ setTimeout(function(){ el.style.left = getCoords(el).left + speed + "px";//移動 speed = Math.ceil(speed * 0.9);//下一次移動的距離 if(getCoords(el).left <= end){ el.style.left = end + "px"; }else{ setTimeout(arguments.callee,25); } },25) })() } |
現在函數的功能還很弱,主要是由于在抽象與制定上有所欠缺,如果克服這些缺點并配合Robert Penner大神的緩動公式,我們就可以搞出花樣繁多的緩動效果來。而這正是下部分要講解的,敬請期待,也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支持。
轉自:http://www.cnblogs.com/rubylou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