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對大多數開發者來講一定是1個激動人心的日子,由于微信推出了自己新的布局性產品——小程序。小程序實在太火了,相信每個互聯網人,本日得微信大眾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小程序。
1時間,各種問題遮天蔽日:
開發者們也躍躍欲試,希望加入這個小程序研發的大軍當中,分享小程序的第1波紅利。那末,我們真的有思考過,作為研發工程師的你真的合適轉型進入小程序研發的大軍中嗎?
根據官方給出的開發工具和DEMO:
全部小程序的組成模塊分為3部份:
文件 | 說明 |
---|---|
wxml文件 | 布局使用 |
js文件 | 數據交互、邏輯處理使用 |
wxss文件 | 樣式表 |
如果你做過研發,你應當會發現,全部微信小程序的研發進程與網頁前真個研發流程極為類似(其實,小程序的底層與前些年Facebook退出的React Native很像)。
如果你使用過,Angular/React/Vue等MVVM的框架,你更會發現,小程序也采取了MVVM的思想,對1個有1年左右研發經驗的前端開發來講,轉型做小程序,也就是2~3天的問題。
微信小程序開發其實本質上就是前端開發,那末:
市場混亂,前端簡歷滿天飛
做過前端人材招聘的企業應當知道,只要上51、智聯上隨意發放1篇前端人材招聘的JD,就可以夠收到上百篇簡歷。從專科到本科,從培訓學校到海歸大神,各式各樣的人材都有。1直讓企業有1個錯覺:前真個人材很好招,前端研發要求的門坎其實不高。
但是,事實去恰好相反,每個企業都在為前端項目的混亂而苦惱。前端1個星期絕對入門輕松,但是要想做利害的前端,沒有1兩年的編程經驗是很難突破的,瓶頸很大,很多人都卡在瓶頸中,所之前端很多,好的前端沒多少,這也致使了很多前端開發工程師對自己的職業計劃其實不明朗。
問問你身旁的牛人們,給他們的工資加上20%,讓他們轉去做前端,他們愿意嗎?相信絕大部份的回答是不是定的。筆者對前端工程師職位沒有高低上下的感情色采,只是個人完全不喜歡這個工作。
如果前端只寫js,也許還可以被大部份程序員接受,惋惜前端還要把html和css也都弄定,有時候還要弄定切圖,這類工作瑣碎,反正,花了絕大部份的時間做出來,卻沒有成績感,很是揪心。
收入低,入門容易精通難,職業上升不明確,不被重視等等,我覺得其實都是很次要的緣由。所有語言精通都很難,入門容易不會是缺少優秀人材的緣由。php也是入門容易精通難,為何沒人喊缺少php的牛人。職業上升不明確其實和人的關系更大1些,只會寫后真個人和只會寫前真個人是1樣重要的,沒法在職業生涯中上升是由于在更多周邊技能上的欠缺致使的。
受不受重視永久只和你對公司有多大貢獻相干,和你出身是無關的。你完全有可能可以在做前端工程師的基礎上再做更多的管理工作,來到達被重視的目的,只要你有能力做這些。而且在優秀前端這么稀缺的情況下,怎樣可能不被重視,我就非常重視公司里的前端啊,高薪供著他們,生怕他們1不高興拍屁股走人。
那末,問題來了:
我適合轉型做前端嗎?
作為程序員的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習的快感,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卻又本不斷的努力學習蒙蔽自己。
我們聽到了太多有關“努力”的建議。努力固然很重要,但“努力萬能論”卻是1個謊言。
如果讓你和泰森對打,你覺得靠努力、靠意志就可以打過他了?你又不是星矢,沒有小宇宙可以爆發。聰明的人會繞開那些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要去尋覓1些領域,這些領域里你有“相對優勢”,在這個領域里你是不可替換的。時刻記得:腦力勞動者的價值和勞動時間無關,只和“不可替換性”有關。那末,怎樣找到1個合適自己的“不可替換性”職業呢?
所謂的“最好領域”,就是你酷愛的、你善于的、和社會價值所看重的內容恰好所堆疊的領域。
但是,光是找到“最好領域”,還是遠遠不夠的。由于你的最好領域,可能很多人都已在奮斗了。你要找的,實際上是1個“相對優勢領域”。
小程序對1個開發者來講或許是1個“最好領域”,由于它確切帶來了1些“社會價值”。但是,它其實不合適與所有的開發者。由于你根本不善于,也不愛好。
你真的準備好轉型做前端嗎?還是希望小程序的紅利給自己帶來不錯的工資待遇?
好行業不等于當下的熱門行業,由于你會面臨非常劇烈的競爭,要找你自己有優勢的行業。如,算法很了解、數據結構設計很刪除、SQL優化已到達了滿級等等。
擇業就是選擇自己發展的方向,選擇哪一個方向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在這個奮斗的進程中還能積累自己的開發經驗和技能。但,不斷跳槽換行,切換不同平臺,做類似性的工作肯定是是得不到成長的。也沒法讓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有所提升。
或許“小程序”能夠解救APP研發/傳播上的劣勢,但它始終解救不了你的屌絲人生。
腦力勞動者的價值和勞動時間無關,和“不可替換性”有關。做不到”稀缺”,你會墮入貧困與繁忙的循環當中。
ps.開了公眾號了,以后自己的博客更新都會在公眾號里第1時間推送,多謝大家對我的博客多年的支持。
@author zhoushengtao(周圣韜)
@since 2017年1月9日 23:45
@weixin stchou_zst
@blog http://blog.csdn.net/yzzst
上一篇 『書單』- 紙質實體書共享計劃
下一篇 注解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