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柴靜的《穹頂之下》播放量已破億,筆者看了也10分感動。該視頻中出現了很多可視化圖表,本文對此進行總結。
我的咽喉比較敏感,只要空氣質量不好,吸1口氣就感覺咽喉部癢癢的。因此,我比1般人更重視空氣質量。我常常關注國內的空氣質量指數:
http://aqicn.org/map/
看到偶爾有幾個綠點時,心情很愉快。
柴靜自費百萬,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視頻、幻燈片介紹了霧霾的危害,并提出許多解決建議,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1句話我的印象很深,是在說到父母要不要讓小孩早點兒適應霧霾的時候,1個美國專家說的,意思大概是:
有些人在霧霾中呆久了,身體不適的感覺仿佛好了很多,這不是產生了免疫,而是他的身體失去了這項功能。我周圍確切有這樣的人。每次我提到空氣質量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對此不甚關心,其緣由主要是他們的身體并沒有出現癥狀。比如有人家住山西,我只要1說到關于那里空氣質量的話題(絕非出于歹意),他們馬上就跟點了炸藥要爆1樣,說“環境挺好啊,生活挺舒適的”。
酷愛自己的故鄉,任何人都如此,我能理解。我也絕非是為了貶低其故鄉,而是為了說1種社會問題。他們這類“處亂不驚”,可能確有其好處。但是,如果連“空氣是1個問題”都不承認的話,問題絕不會得到解決。
我也是第1次知道 12369 這個號碼,將來遇到情況打算試試,能不能解決問題還在其次,最少讓人知道社會上有人關注。希望大家也都能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
關于此視頻,網上的言論仿佛分為兩派,彼此爭吵不休,也有很多人身攻擊的言論。對此,我不做評論。不過,我在鳳凰網上看到1段話,感覺很有道理,特記錄在此,也希望能分享給大家:
捷克政治家哈維爾1生致力于公民社會的創建,于1989年,在布拉格制定公民論壇的對話守則:
好了,言歸正傳,在《穹頂之下》中用到了很多可視化技術。
柱形圖、折線圖、散點圖,可被稱為簡單圖表。
餅狀圖、力導向圖、樹狀圖、弦圖等,可被稱為復雜圖表。餅狀圖又是復雜圖表中最簡單的。
從 D3 的角度看,簡單圖表不使用布局,復雜圖表使用。
視頻中使用最多的簡單圖表,其實數據可視化有1個要點:對1組數據,能用簡單圖表的,不用復雜圖表,不是圖表越復雜越好。簡單圖表是大多數人最容易懂、最好理解的。
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