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北京西站北廣場網約車P1站點異常忙碌,拖著行李的人潮,排隊進站的車流,需要高舉喇叭身穿制服的專人維持秩序。
滴滴司機張風花了15分鐘,繞了好幾圈,才找到乘客定位的網約車站點。在他記憶里,以前北廣場似乎并沒有網約車站點。說起來,他已經一年多沒有跑網約車了。現在,他相當于「重拾舊業」,每天下班后,再次兼職當起滴滴司機。
「跑滴滴」這項在他眼里輕松的兼職活兒,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過去兩年并不好做。他告訴新莓daybreak,疫情期間容易被彈窗,擔心本職工作受到影響,他根本不敢出去跑活兒。
現在形勢不一樣了。旅游的人多了,餐飲堂食也再次排起長隊,出行也自然復蘇。禁錮和障礙解除,這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出行的意愿。
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網約車平臺又舍得投入了。
1月16日,滴滴恢復上架,十幾天后就給司機發福利,不定時上線20%流水加速卡(每單最高獎15元),還有完單獎、節假日無憂寶等多種補貼。美團出行對春節期間返工出車的司機也給予積極獎勵。
出行復蘇甚至還造成司機的緊缺,滴滴和美團還推出不同程度的介紹新人獎勵。
這個命運多舛的行業,真的要走過寒冬了嗎?
去年疫情期間,上海的一名滴滴司機王帆常常掃一整天馬路,也只能零散接到幾單,日流水最低只有不到200元。要知道,上海可是全國網約車單量最高、單價最高的城市。
王帆告訴我們,去年在上海,由于小區里老有居民被感染,他被封控在家的時間,前前后后加起來有4個多月。所以去年一整年,他只有一月、二月和十月這三個月兼職跑過滴滴,一周出車兩三天,日流水一般在200至300元。
現在完全不同。周末兩天只要隨便跑兩天,加起來就有500元左右,除去油費,一個禮拜到手有2500元左右。今年二月份僅僅過去的五天時間里,他跑滴滴的總流水加起來就已經接近2300元了。
王帆從年前就感覺到打車的人變多了。1月17號那天,他竊喜地發現,單日流水迎來了一個小高峰。早上7點15分出門,到下午三點,累計接到第18單時,就已經有了600多元的流水。這已經是滴滴司機能創造的一個高業績了。
而且節前那幾天,單子的價格質量都很不錯,早高峰時段「一單差不多要接近100元了。」
春節期間,王帆沒有出車,休息了整整8天。初七開工,單子有點少,日流水沒到600元,但也超過500了,當日接單量也少了兩單。第二個工作日,他就輕松超600。
行業回暖的跡象給了他信心。1月份,他辭去正職,從兼職司機轉為全職司機,「做物業太無聊了,還是滴滴來錢快,而且不算累。」
同樣感受到收入增長的還有住在北京南六環外的滴滴司機林德,武漢的司機王美。
王美現在很忙,也比之前更辛苦了。她形容自己的狀態是,「每天睜眼后,幾乎都是在路上。」
不過,現在正值疫情放開后的旺季,雖然單子多,但要想賺錢,也要看司機自己的滴滴號養得好不好,王美說,「如果滴滴號養得好一點,就會輕松一點,如果養得不好,小單子多,跑起來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