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稱為CN的互聯網金融元年,迄今為止第2批民營銀行名單呼之欲出。數家銀行的導向都是走科技普惠連接的門路,企圖效法財付通和支付寶,將科技成為銀行的1個盈利的動力,取代傳統銀行業務為王的模式。
CN有著口號治國的傳統,任何事情都未如西方1樣,有著經濟學界、產業界、工業界系統的理論和實踐作為指引。因此民營金融業與其說是銀行業的創新,不如說是經濟下行階段的無奈的選擇。在經濟高漲的90年代和21世紀初,金融業等210余個行業,均是嚴厲制止私營企業進入,在大計劃小市場的經濟體制下,經濟下行的壓力,才會讓民營企業在銀行業市場不太好的環境下進入市場,這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機會主義風格的常見做法。在傳統的銀行業,是1個標準的事業單位,銀行的業務也難以被外界所知。猶如當年宗周時期,知識都是掌握在貴族的手里,民間是沒法具有知識的,只有夷狄蠻族打了進來,將周代消滅,知識才被迫從貴族手里傳播到民間。對企業文化的松和緊,都是符合中國傳統-沖擊-回應的曲線。
歷史上,中國從沒有誕生夠發達的商業,契約精神也沒法從農耕民族濃重的皇權崇拜中誕生。楊小凱等經濟學家認為是沒有產權保護、累退稅制、沒有分工等致使的,最少,現代商業是從契約精神誕生,而銀行業又在高度發達的商業上產生。從現代來看,CN的銀行業繼承了官商1體的傳統,政企不分,既遭到壟斷的保護又遭到行政氣力的禁錮。WTO以后如果信守放開金融業的許諾,政企不分的機構會首先遭到沖擊,互聯網金融的管制可能會提早10年放開。
互聯網金融的叫法是比較奇怪的,金融業本身就是社會分工的結果,互聯網不會改變金融的本質,只會帶給金融業1些效力的提升。從實踐上來看,對互聯網金融的過度神話,是漫無邊際的。
互聯網金融的很多機構標榜科技帶動,但是從人力資源構成、金融業務傳播、企業組織機構、做事風格,常常反而比傳統金融行業的官僚臃腫更加變本加厲。
情勢上管理模仿互聯網的扁平管理,仍然沒法解決官大1級壓死人,領導決定1切的固疾。只不過是將傳統銀行業金字塔型的皇權變成了互聯網扁平的皇權,換了個說法,皇帝仍然是皇帝,太后仍然是太后,奴才仍然是奴才。封建諸侯的割據沒法消滅,也沒有帶來溝通上的便捷,人事上的簡單和工作效力的提升。
人力資源管理,科技的人力常常都是不懂互聯網的人在掌管。這致使在項目履行進程中,下層教育上層的本錢太高,終究被上層馴化。自下而上的革新是完全被堵死的,又回到了傳統銀行業的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老路。
很多領導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優點就是快,項目上誤解了敏捷開發的原則。整體研發團隊成為敏捷履行領導意圖的工具,而非有創意自動糾錯的團隊。這相當于互聯網銀行模式下的新型外包。下層沒法有創新、想法,更難以推動做事,層層掣肘,這使得科技產生動力簡直就是笑話。
業務上,傳統銀行業務傳播緩慢,這是由于他們的體制釀成的。所以大部份銀行業務有天然的狂妄感。以北京某銀行朋友為例:傳統銀行的項目既無知識傳播,也沒有團隊協作,很多模塊都是某1個人弄,成為他的封建諸侯割據的地盤,外面的人不知道他在弄甚么,但是都會覺得他很牛逼。實際上,這類就是典型的夜郎國封閉環境下制造的牛逼。在開放的環境下1擊就潰。
從長時間來看,新的事物總是充滿爭議的。上面的問題,以后總會被某些民營銀行在1定程度上解決。
上一篇 Android程序開發————ActionBar和ToolsBar
下一篇 FAQ: 12c Gri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Repository (GIMR) (文檔 ID 1568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