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人-網絡-人(人工智能、關聯數據和語義網絡構建,構成人和網絡和網絡與人的溝通,同時在SEO支持下,提高人與人溝通的便利性);
web1.0網絡是信息提供者,單向性的提供和單1性理解;
web2.0網絡是平臺,用戶提供信息,通過網絡,其他用戶獲得信息;
web3.0網絡成為用戶需求理解者和提供者,網絡對用戶了如指掌,知道用戶有甚么、要甚么和行動習慣,進行資源挑選、智能匹配,直接給用戶答案。
1.0更多像1個電視機,你只能瀏覽,你不能跟它交換,也不能跟其它用戶分享。且稱那時的用戶是孤獨的瀏覽者吧。
2.0除有電視劇的瀏覽功能外,你還要參與其中。你可以在里面有你的小天地,你跟網絡可以對話了,你們彼此交換信息、想法。所有2.0有1個標志性的詞“用戶產生內容”。就稱2.0的用戶為暢快的交換者。
弄軟件開發互聯網策劃人員常常會談論Web2.0的話題,雖然說Web2.0已出來很久了,那末Web2.0究竟是甚么呢?其實Web2.0代表了1個新的網絡階段,或說是互聯網建設的1種新的模式,它本身并沒有特別的標準來進行描寫,1般我們將促進這個階段的各種技術和相干的產品服務統稱為web2.0,這1新概念帶動了技術和社會的新變革,例如BLOG的熱潮。
Web2.0與Web1.0的比較:
Web2.0是相對Web1.0的新的1類互聯網利用的統稱。由Web1.0單純通過網絡閱讀器閱讀html網頁模式向內容更豐富、聯系性更強、工具性更強的Web2.0互聯網模式的發展已成為互聯網新的發展趨勢。Web1.0的主要特點在于用戶通過閱讀器獲得信息,web2.0則更重視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閱讀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Web1.0到Web2.0的轉變,具體的說,從模式上是單純的由“讀”向“寫”、“共同建設”發展。所以互聯網下1步,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用全民氣力共同織出貼近生活的網。到目前為止,對web2.0概念的說明,通常采取 web2.0典型利用案例介紹,加上對部份Web2.0相干技術的解釋。下面從知識生產、內容生產、交互性和技術等角度比較二者的區分: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Web1.0的任務,是將之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氣力,放到網上去。Web2.0的任務是,將這些知識,通過每一個用戶的閱讀求知的氣力,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進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并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從內容產生的角度看,Web1.0是商業公司為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而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以簡便隨便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從交互性看,Web1.0是網站對用戶為主;Web2.0是以P2P為主;
從技術上看,Web客戶端化,出現富客戶端模式,比如GoogleMAP/Gmail技術。
Web2.0時期,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作用愈來愈大。他們貢獻內容,傳播內容,而且提供了這些內容之間的鏈接關系和閱讀路徑。在SNS里面,內容是以 用戶為核心來組織的。Web2.0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伴隨著Web2.0的誕生,互聯網進入了1個更加開放、交互性更強、有用戶決定內容并參與共同 建設的可讀寫網絡階段。
Web2.0相干技術介紹:
1、P2P技術
P2P即Peer to Peer,稱為對等連接或對等網絡,P2P技術主要指由硬件構成連接后的信息控制技術,其代表情勢是軟件。
目前互聯網主要技術模式是C/S方式,此方式要在互聯網上設置具有強大處理能力和大帶寬的高性能計算機,配合高級的服務器軟件,再將大量的數據集中 寄存在上面,并且要安裝多樣化的服務軟件,在集中處理數據的同時可以對互聯網上其他PC進行服務,提供或接收數據,提供處理能力及其他利用。對1臺與服務器聯機并接受服務的PC機來講,這臺PC機就是客戶機,其性能可以相對弱小。而P2P技術的特點之1就是弱化了服務器的作用,乃至取消服務器,任意兩臺PC互為服務器,同時又是客戶機,即對等。下面是P2P與C/S方式的1些比較:
C/S方式造成互聯網絡上的集中,不管信息資源還是本錢資源均向同1方向集中,這樣的模式符合1對多、強對弱的社會關系情勢,如政府對個人、對企 業,大企業對小企業,學校訂學生,企業對職工等等關系。所以C/S方式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P2P方式將致使信息數量、本錢資源都向互聯網各點均勻散布,也 就是所謂“邊沿化”的趨勢。此模式符合“1對1”的特點,和彼此相當的社會關系情勢,如個人對個人,范圍相當的企業之間,等等,這也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如ICQ)。所以這兩種方式會共存,有關P2P行將替換S/C模式的說法是不成立的。P2P有其獨特的市場空間,是現有互聯網利用的補充,這1點應當是毫無疑問的。
2、Blog技術
作為Web 2.0 時期的互聯網新利用,Blog 在2005 年取得了突破。在相繼成為網絡、報紙、雜志和電視等眾多媒體的熱門辭匯以后,Blog從1種很少觸及的專家利用發展成了基礎的互聯網利用。
3、Ajax技術
Ajax 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英文縮寫,綜合了XHTML/CSS(層疊式頁面)、DOM(文檔對象模型)、XMLHttpRequest 和JavaScript 等多項網絡技術與服務。Ajax 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在用戶和服務器之間添加1個中間層來實現用戶操作與服務器響應的異步化。利用Ajax 后,本來服務器承當的1些簡單工作被轉移到客戶端,由客戶端在閑置時完成。這樣不但可以減輕服務器的工作壓力,還可以實現節儉帶寬的兩重目的。由于Ajax 具有的這些優點,它被廣泛地利用于Web 2.0 的眾多利用中。
4、XML技術
XML 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英文縮寫,中文譯做“可擴大標記語言”。在XML 出現之前,幾近所有的Web 頁面都是使用HTML編寫。XML 將SGML 的豐富功能與HTML 的易用性結合到了Web 利用中,它允許定義數量不限的標記來描寫文檔中的資料,同時允許嵌套的信息結構。HTML 主要用于描寫Web 頁的顯示格式,而XML 側重描寫Web 頁面的內容。XML 的廣泛利用直接促進了Web2.0 時期的到來,開辟了Web 利用的新天地。
5、RSS技術
…
最后我想再聊聊Web3.0,僅僅是隨意說說的,通過上面我們了解了Web1.0和Web2.0,其實假設說Web1.0的本職是聯合,那末Web2.0的本質就是互動,它讓網民更多地參與信息產品的創造、傳播和分享,而這個進程是有價值的。web2.0的缺點是沒有體現出網民勞動的價值,所以2.0很脆弱,缺少商業價值。web2.0是脆弱的,純潔的2.0 會在商業模式上遭受重大挑戰,需要跟具體的產業結合起來才會取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商業成功。web3.0是在web2.0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能夠更好地體現網民的勞動價值,并且能夠實現價值均衡分配的1種互聯網方式
整體而言,web3.0更多的不是僅僅1種技術上的革新。而是以統1的通訊協議,通過更加簡潔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互聯網信息資訊定制的1種技術整合。將會是互聯網發展中由技術創新走向用戶理念創新的關鍵1步。
web2.0雖然只是互聯網發展階段的過渡產物,但正是由于2.0的產生,讓人們可以更多地參與到互聯網的創造勞動中,特別是在內容上的創造,在這1點上,web2.0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人們在這個創造勞動中將取得更多的榮譽、認同,包括財富和地位。正是由于更多的人參與到了有價值的創造勞動,那末 “要求互聯網價值的的重新分配”將是1種必定趨勢,因此必定催成新1代互聯網的產生,這就是web3.0。
web3.0到來的3個條件:1、博客技術為代表,圍繞網民互動及個性體驗的互聯網利用技術的完善和發展。2、虛擬貨幣的普及和普遍,和虛擬貨幣的兌換成為現實。3、大家對網絡財富的認同,和網絡財務安全的解決方案。
web3.0跟web2.01樣,依然不是技術的創新,而是思想的創新,進而指點技術的發展和利用。web3.0以后將催生新的王國,這個王國不再以地域和疆界進行劃分,而是以興趣、語言、主題、職業、專業進行聚集和管理的王國。到時候真可謂是“皇帝輪番做,明年到我家”,你有機會打造出1個新的互聯網王國而成為1個國王,也有可能會在互聯網王國的民主競選中成為總統,到時,你將具有來自地球各個角落的網絡公民。
上一篇 Function 語意學
下一篇 linux命令復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