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支付寶正式對外公布了“未來醫院”計劃,11月馬云在互聯網大會上放出豪言,30年后,讓醫生失業,此觀點1出,引來1片嘩然。馬云慣于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也善于爆出鋒利觀點,引領1眾粉絲,1呼百應,1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1實現了呢”就足以讓萬千粉絲熱血沸騰。
馬云的“未來醫院”計劃出臺后,他絕不諱言自己有個“醫療夢”。未來救治將在家中完成”、“未來醫院顛覆傳統救治模式”、“未來310年,醫生將找不到工作”等論調,無疑為醫療界、科技圈投下1枚話題炸彈。
但是,夢想飽滿,現實骨感。
梳理“未來醫院”的救治流程,大體是這樣的:線上掛號、候診――線下問診――線上檢查繳費――線下檢驗――線上取報告――線下診斷――線上藥品繳費――線下取藥醫治。
但是,眼下的“未來醫院”無疑存在兩大硬傷。
1是多數醫院與醫保對接不順暢。醫保對接固然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各地政府對醫保系統改革的態度和決心問題。對普通百姓而言,通過醫保買藥是常識和習慣,對各地政府而言,醫保網絡對接后藥品控制和安全問題也必須斟酌。對接醫保,路阻且長。
2是和醫院的利益調和問題。現有的行業生存模式是以藥養醫,如果不斟酌對醫院、醫生進行補貼,阿里搭建的處方藥的搶單平臺將直接切掉醫院的大部份盈利,馬云的生意越大,醫院就越虧錢,醫院會答應么?
所以雖然馬云靠著電商成績了自己的“夢想”,布局移動醫療也絕對不差錢,但是醫療領域不同于傳統的B2C電商,不是有錢就能夠任性的行業??v觀當下活躍的移動醫療企業,都在忙著圈錢融資圈患者,都將關注點放在了圈患者上面,更是不惜砸錢補貼患者來搶占市場。
但大多數人都忘了,患者是聽醫生建議的,醫生才是醫療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稀缺資源。不管“線上”還是“線下”,如果沒有1批優良的醫生,都是紙上談兵。如果我們還是依照傳統賣消費品的方式來賣醫療服務,肯定不會走的長遠。所以移動醫療別任性,有錢還得有醫生。
而我國大多數醫生是事業單位人,不是自由人,只能受雇于1家醫院。中國醫生的不自由性決定了醫生是依附在醫院這個龐大的組織之上,所以移動醫療若想取得大批的優良醫生資源,將他們從“線下”搬到“線上”,必須要買通醫院,從醫院入手。
固然從醫院入手,聚集醫生,服務患者,這條移動醫療發展之路大家都想得到,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們也垂涎醫院已久,但醫院這塊壁壘卻不是可以輕易打進的。
在我們國家,乃至是全部亞洲國家,老百姓就診都是“認廟不認和尚”,老百姓與醫生建立面診關系是通過醫院這個途徑來搭建的,很少有直接是由患者指名道姓要找哪位醫生來看病的(少數大牛、名醫除外),在這個大條件下,1棒子就打死了很多產品?!癤X醫生”產品非常之多,他們所能構建的穩固的醫患連接就只有前文括號里排除的那1部份,由于這類產品都是繞開了醫院試圖直接建立“醫患”之間的關系,這是1種弱連接,但是,如果他們能夠想到比較奇妙的辦法通過圈患者反過來圈醫生,倒也還是能夠產生比較好效果的,比如杏仁醫生。
在這個邏輯之下,都有哪些公司是服務醫院來謀取天下的呢?掛號網?趣醫網?還是傳統的HIS廠商?
掛號網得了醫院嗎?對,他們坐擁遍及23省的900家公立醫院,在互聯網上輕而易舉地就能夠掛到號,聽說其用戶范圍到達3700萬,成功掛號量到達了2300多萬人次,市場份額國內第1。再加上騰訊助其1臂之力,看起來這天下非他莫屬了。
筆者有幸參與了1些朋友的市場調研工作,訪問了5湖4海數10家醫院,居然發現原來即使是行業大佬掛號網,離醫院其實也還是有些距離,首先,他們有很多醫院看起來是可以掛號的,但卻只有少許的專家號源;其次,他們與醫院的數據交換有很多醫院是通過EXCEL的方式傳給醫院的。固然了,反過來想,他們采取這樣與醫院輕度接觸的方式,圈起醫院來非常快,也難怪會成績他們市場份額第1的地位。
再看趣醫院,這個產品源自京頤,京頤算是傳統的HIT廠商了,依照上面這么1說,他們有機會了,他們天生就是幫醫院干活,掙醫院的錢,離醫院可近了,也懂醫院。但是,仔細體驗其產品,似乎還有些差距,估計還有段路要走??磥恚运麄優榇淼膫鹘yHIS廠商,雖然有經驗,但在打造互聯網產品之路上,要些光陰來磨合。
如此1來,熱烈了1年的移動醫療還有別的模式代表嗎?
2014年無疑是移動醫療企業的豐收之年,這1年中產生了80余起融資案例,是2008年~2013年該領域所有融資案例數量總和的3倍,BAT大佬的大手筆投資更是1次次刷新了行業新高度,那末,這會移動醫療是元年嗎?
筆者不才,卻不敢茍同,也不敢妄加評論,個中端倪,僅限于個人推測,誰能笑到最后,還真說不好。但筆者堅持認為,只有服務好醫院、醫生、患者,才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不是“移動醫療”,而是“醫療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