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網絡中實現第 2 層協議時應當斟酌哪3個因素?(選擇3項) |
|
所選的第 3 層協議 | |
網絡的地址范圍 | |
傳輸層定義的 PDU | |
物理層實現 | |
要連接的主機數量 |
2
![]() 請參見圖示。假定圖示中的網絡已收斂,即路由表和 ARP 表均完全,主機 A 將在發往 www.server 的以太網幀目的地址字段中放入以下哪一個 MAC 地址? |
|
00⑴c⑷1-ab-c0-00 | |
00-0c⑻5-cf⑹5-c0 | |
00-0c⑻5-cf⑹5-c1 | |
00⑴2⑶f⑶2-05-af |
3
以下哪些選項是同享介質以競爭為原則的介質訪問屬性?(選擇3項) |
|
非肯定性 | |
開消較低 | |
每次只有1個站點能夠傳輸 | |
存在沖突 | |
裝備必須等待輪到自己 | |
令牌傳遞 |
有關物理拓撲和邏輯拓撲的陳說,以下哪1項正確? |
|
邏輯拓撲始終與物理拓撲相同。 | |
物理拓撲與網絡傳輸幀的方法有關。 | |
物理信號路徑是按數據鏈路層協議定義的。 | |
邏輯拓撲由節點之間的虛擬連接組成 |
5
|
6
以下哪些有關介質訪問控制的陳說是正確的?(選擇3項) |
|
以太網采取 CSMA/CD | |
定義為幀在介質中的放置方法 | |
以競爭為原則的訪問亦稱肯定性訪問 | |
802.11 采取 CSMA/CD | |
數據鏈路層協議定義了訪問不同介質的規則 | |
受控訪問存在數據沖突 |
7
以下哪些陳說描寫的是令牌傳遞邏輯拓撲?(選擇兩項) |
|
依照先到先得原則使用網絡。 | |
只有當計算機具有令牌時才能傳輸數據。 | |
所有主機都將接收其它主機發送的數據。 | |
相互之間順次傳遞電子令牌。 | |
令牌傳遞網絡存在沖突率高的問題 |
8
|
9
以太網幀中的前導碼有何作用? |
|
作為數據的填充位 | |
用于同步計時 | |
用于標識源地址。 | |
用于標識目的地址 |
10
以下哪些關于 OSI 模型各層地址的陳說是正確的?(選擇兩項) |
|
第 2 層通過燒錄到網卡的物理地址來標識裝備 | |
第 2 層地址標識正在通訊的利用程序 | |
第 3 層地址代表分層編址方案 | |
第 4 層地址將通訊轉發到正確的目的網絡 | |
第 4 層地址由中間裝備用于轉發數據 |
11
![]() 請參見圖示。以下哪項陳說描寫了圖示網絡使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
|
3個網絡全部采取 CSMA/CA。 | |
所有網絡都不需要介質訪問控制。 | |
網絡 1 采取 CSMA/CD 而網絡 3 采取 CSMA/CA。 | |
網絡 1 采取 CSMA/CA 而網絡 2 采取 CSMA/CD。 | |
網絡 2 采取 CSMA/CA 而網絡 3 采取 CSMA/CD |
12
|
13
![]() 請參見圖示。PC 正在向筆記本電腦發送幀。離開 RouterB 時,幀中包括的源 MAC 地址和源 IP 地址分別是甚么?(選擇兩項) |
|
源 MAC - PC | |
源 MAC - RouterA 的 S0/0 | |
源 MAC - RouterB 的 Fa0/1 | |
源 IP - PC | |
源 IP - RouterA 的 S0/0 | |
源 IP - RouterB 的 Fa0/1 |
14
|
15
當裝備從1個網絡或子網移至另外一個網絡或子網時,以下哪兩項陳說是正確的?(選擇兩項) |
|
必須重新分配第 2 層地址。 | |
不應改變默許網關地址。 | |
裝備使用同1個第 2 層地址仍可正常工作。 | |
需要將其它端口號分配給利用程序和服務。 | |
必須重新分配第 3 層地址才能與新的網絡通訊 |
16
數據鏈路層有何功能? |
|
提供數據格式化 | |
在兩臺主機之間提供端到端數據傳送 | |
在兩個利用程序之間提供數據傳送 | |
通過公共本地介質提供數據交換 |
17
邏輯點對點拓撲的特點是甚么? |
|
對節點進行物理連接。 | |
節點的物理布局遭到限制。 | |
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可以非常簡單。 | |
鏈路上使用的數據鏈路層協議需要較大的幀頭 |
生活不易,碼農辛苦
如果您覺得本網站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可以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