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科學家成功揭露了埃博拉病毒的家族史。研究發現埃博拉病毒和與之具有類似致命性的近親馬爾堡病毒的共同先人是1種線狀病毒。這類線狀病毒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少可追溯到1,600萬到2,300萬年前,遠遠超越科學家的預計。
這類線狀病毒是怎樣存活到今天危害人類?病毒是1種微生物寄居在大型生物體當中,其遺傳基因卻其實不簡單。大家知道,基因(Gene)是由許多基本單元組成的。但是哦,這些“基本單元”是甚么呢?是甚么模樣?對這個問題,人們就不甚了解了。
1962年,諾貝爾生物學獎得主沃森(J.D.Waltson,1928-)指出:基因的基本單元是”碳基對“(Carbon-based pair),是由碳、氫、氧、氮與磷5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大份子結構。埃博拉病毒的遺傳基因含有1千億個“碳基對”,很是壯觀!其中包括看很多遺傳信息,至今,人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
近日,國人對”轉基因“依然吵吵鬧鬧,沒完沒了,很煩人。其實,轉基因技術(修改碳基對的字符串)是自然科學,不是甚么神話、迷信。國人缺少自然科學素質,自幼崇尚”人際關系“,如今,遇到埃博拉病毒,頭腦發暈了。
”碳基對“的發現能夠取得諾貝爾生物學大獎,實際上,這是倫琴射線發揮了作用。
說明:下圖中5角形就是碳基對。
上一篇 (三 )kafka-jstorm集群實時日志分析 之 ---------jstorm集成spring 續(代碼)
下一篇 Compressive Tracking TLD Struck LSH SIFT 自己調通可運行的代碼 VS工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