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感覺,就是比爛還比得理直氣壯。
王自如思路還算清晰的,措辭準確,以學生姿態出場以守為攻,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出言不遜,可惜沒有把握住主議題、主動和節奏,被逼墻角的應對太生硬,逼對方墻角后沒有得理不饒人,往好了說是心存善果,往壞了說是經驗不足,年輕人有提升空間;
羅永浩是老謀深算有備而來的,主導了辯論的進程和擴展,主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后把握高潮,把臉皮撕破,正如他最初所聲明的;得益于自己講課深厚的嘴皮子功底;有點倚老賣老,可是又給人老不要臉的印象;多次被逼到墻角也都依靠車轱轆話轉回自己的話題軌道,在明眼人眼里這些不會被忽視;多次逼對方于墻角,抓住不放步步緊逼,對于后輩出手稍重。
比爛的辯論
其實,我要聲明我很欣賞兩者的創業精神和執著,創業道路上的艱辛,只有自知。而說他們比爛,是說兩位都在無意有意說:我爛我自豪。王自如爛的自豪,在于他使用華強北供貨商的認可上;羅永浩的爛在于他承認錘子的就是最易碎的大屏,就有缺陷的手機,就是不如敵手的手機,怎么著吧,我就是差,你怎么著,我的標準就是低,你能把我如何。而這種比爛的架勢和心態,卻很有市場;相比較那些以前被罵"裝逼"的高大上們不同的是,高大上們總是從盛氣凌人開始以破鼓萬人捶終止;比爛的結局似乎會好點,因為我先放低姿態,承認自己最爛,最差,最不要臉,然后才能反戈一擊,你看我并不是最差的,達到反敗為勝的目的。要說比爛,韓寒是當代的爛家鼻祖吧?相比較,比爛這招羅永浩使用最純屬,可是結果并不令人滿意,真爛到了壞名聲跑不了了,還自己為自己樹敵,他是純粹的:我爛我自豪;而王自如是被迫承認,我公開承認使用不明來路配件,卻自稱質量最好,自稱獨立,卻拿廠家錢財,最后落得個:我爛我真實。
各自反思:
不是業界人士,只能胡說。要說,老羅總是說自己的屏幕和Nexus 5的一樣,那么自己也在問自己,為什么效果不一樣呢?這個如果是事實,那么老羅會不會被供貨商黑了呢?老羅要查清楚可就不容易了;會不會是系統軟件問題呢,要自查一下。
老羅粉絲的多少對比王自如們來做影響市場論斷,如果被抓住小辮子,要說清楚也不容易,輸入沒有證據的推測,可是不那么有說服力的。對于證據是否可以保密的問題,是否可能只有在法庭面前才可以公示呢?不是所有的證據都可以隨意公示的。所以最后一定比對方說出廠商,那么這個強硬可以商榷。
王自如反思自己的獨立初衷,這個真的是根本。你的產品評測標準和產業標準的問題,有待說清楚,不能給人以隨便扣帽子的趕腳,也難怪羅永浩逼你說出證據。
獨立與捐獻
羅永浩試圖從深層挖掘為什么王自如會對錘子如此嚴苛和貶低,于是拿出王自如自詡獨立而經濟上不獨立的證據,另王自如不得已胡攪蠻纏。正如羅永浩所說,如果真的是為了生存盈利,而為自己的出資方刻意打壓對手,那么從根本上動搖了他自己所宣稱的“獨立”,這毫無疑問。
那么有沒有那人錢財不與人消災的可能呢?如果(我說“如果”,因為基于目前現實環境不太可能,不過沒有不可能的)接受無償捐獻應該可以免除不獨立的問題。我是說,是匿名無償捐獻,為什么要匿名?這個做到最好,因為不匿名,評測者看到你家的產品,多少會手下留情,或者對你心存感激和好感,至少在言辭中會留有余地;無償,最好有書面的承諾,作為捐獻不求回報的依據,不僅為受捐人提供獨立依據,也可給捐獻人拔高到一個高度(即便是匿名也可以)。這是良性資金流的開始,那么王自如初創企業的資金問題會有些緩解。在這種情況下,王自如可以更能心安理得地做好他的評測。不過,不認為在國內對初創企業有這樣的捐獻行為,有也是鳳毛麟角,九牛一毛。
目前看上去,王自如無法擺脫故意黑錘子的嫌疑。
社會需要走出悖論怪圈
從另外一方面說,在創業為盈利,以金錢衡量是否成功的土豪的社會中,誰會拿出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來讓別人變成自己的。資本是最求最大利潤的同時,排他性可能更加可怕。所以,這就更造成初創企業的資金困難,那么有理想有抱負兼有技術有能力的初創人,幾乎就只有死路一條,這種嚴酷的現實環境下,尸橫遍野并不夸張。于是,靠關系靠干爹就成了必經之路,而這又被社會所唾罵,這就是現實矛盾,是一種悖論怪圈。
于是有人會說,我憑什么要白給你錢?是啊,如果是一個以奪得最大利潤為目標的創業,它真的能為社會帶來多少精神財富,除了成為斂財工具,能為更多的他人帶來什么呢?如果社會總資源是一定比例增長的,這個比例不可能高,8%算很高了吧,那么利潤爆炸式增長的企業,100%增長的不少見吧,尤其是初創期,只可能從他人手里更快地奪走更多的資源,結果是他人需要用更多的資金換來原來很少資金就可以得到的屬于自己的資源,那么肯定不會給他人帶來幸福,所以,扶持了他人,就是扶持了敵人,于是就是個你死我活的社會現狀。
如何走出這個悖論怪圈呢,一方面需要社會設計,從法規和大社會環境方面做考慮;另一方面,社會心態需要調整,不要把掙錢,掙更多的錢與創業等同起來,不要把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尺;最后是企業,能否更多地回饋社會?說說容易,在這個一邊倒向錢看的大社會潮流中,誰能輕松如此?!連億萬富翁組成的壹基金專業慈善機構都成了撈錢的耙子,窮苦百姓怎還好意思拿出一塊兩塊的救濟他人初創?
這需要智慧!
本可以雙贏?
第三方對產品的評測,在社會中有著它天生的價值,它站在消費者一方,使用平常消費者不懂也無法或者不可能承擔的技術檢測手段,來對廠商的產品進行測試和評價,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級的參考,從消費者的角度,需要這樣的第三方。
可是,現在的國情是,不給錢誰給你說話,不給夠錢誰給你說好話;評測這個行業如此,新聞行業更是先驅,所謂獨立的新聞行業早就充斥了銅臭,成了資本欺騙社會的代言人。
其實,一個正常的市場上,廠商和消費者可以同樣地從中獲益,廠商在不斷的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可以更加明確自己的用戶群定位,對于有可能的產品品質,企業同時會對售后有一種預期,對產品定價提供參考,對后續改進提供依據。
為什么不能雙贏,而非要你死我活呢?新的社會設計需要社會智慧。
呼吁道德的市場
不對第三方提供配件,這一點,看上去沒人認為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大家就都順從地接受了。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而那些自稱反叛、獨立的自由代言人,在這個面前卻從來都是先跪下的,從來沒有獨立過,別提反叛了,更不用說尋求自由了,把命都弓手相讓了。
在這樣的售后政策下,社會有著一種需要第三方維修服務的需求,那么為了滿足這種樸素的需求,誘使他人以非道德的手段弄到非正常渠道的配件,而流通到市場,市場在需求面前,默認了這種不道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并又再次鼓勵了這種行為,如此惡性循環形成了非道德的產業現狀和畸形的社會心理。
所以,是這種配件政策的結果,逼迫了客戶和市場做一種并不合乎道德的選擇。那么我們就該默認了嗎?目前,沒有人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而讓我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立法方面入手,法律應該給消費者和市場以更加開放的基礎,讓市場回歸道德。所以從法律尋求消費產品必須提供零配件,讓第三方可以從正常渠道得到消費者需要的零配件。這才是這次討論中可能的唯一現實的一個正面結果。
能不比爛嗎
給雙方的建議:
雙方都尊重對手
錘子回去提高質量,尊重消費者,希望看到你們提高產品品質的努力,也盼望能多出優質中國自有品牌產品,從核心技術到消費品。
王自如,尊重產品尊重消費者,在以后正式的發布中,注意消除不負責任的情緒化言辭,說話講究藝術,年輕有理想是你們的優勢。
二位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