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現場報道】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于2014年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立足實踐,以國際化的視野,幫助與會者了解全球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從應用出發,探討交通、醫療、教育、金融、制造、數字娛樂等行業領域的實踐經驗;并通過技術專場、產品發布和培訓課程等方式,深度剖析云計算大數據的核心技術。
大會首次加入了培訓環節,融入了“實戰”的要素。作為專用云構建技術的領跑者,活躍的開源社區以及IT制造商的鼎力支持使OpenStack逐漸走向了成熟和商用。隨著云計算與大數據的深入實踐,OpenStack技術領域已經產生巨大的人才缺口,一場OpenStack高端實戰技術培訓恰逢其時。5月20日,一線技術專家對OpenStack進行了涵蓋技術應用、問題解析、實戰經驗等方面的高端培訓。
由于網絡報名的人數在60人左右,所以我們準備的會場太小了,很多學員都是站著聽課的,在這里向各位學員道歉。當天的培訓共有五位講師進行了分享,都是實踐過程中的干貨總結。上午, TryStack團隊核心成員章津楠分享了“虛擬機遷移及HA方案”和“OpenStack網絡模式性能分析” ,攜程云平臺研發總監吳毅挺分享了“基于OpenStack的VDI方案及案例分析 ”和“跨Hypervisor管理最佳實踐”。
TryStack團隊核心成員 章津楠
首先為什么要做遷移?比如,計算機的硬盤發生故障,需要停機維護,要把虛擬機全部遷移到一臺健康的機器上,這時需要把物理機關掉,然后將磁盤更換。
在遷移之前需要考慮四個問題:
關于共享存儲的問題,KVM和Xen沒有自帶的集群文件系統,需要借助一些開源的解決方案,有以下這么幾種:
OpenStack上的遷移有三種:
HA(High Available,高可用性群集)是保證業務連續性的有效解決方案,一般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節點,且分為活動節點及備用節點。通常把正在執行業務的稱為活動節點,而作為活動節點的一個備份的則稱為備用節點。當活動節點出現問題,導致正在運行的業務(任務)不能正常運行時,備用節點此時就會偵測到,并立即接續活動節點來執行業務。從而實現業務的不中斷或短暫中斷。章津楠列舉了通過獨裁和投票兩種方式實現HA的具體操作。
Neutron能不能在實際生產用?原來的生產環境中網絡如何擴展? 虛擬環境中Neutron的性能如何?企業級的環境網絡該如何做?基于這幾個問題,章津楠對VLAN、GRE和VLAN+ph_gw三種網絡進行了測試。測試中用到的主要工具有:
網絡拓撲結構
通過這些測試可以得出幾個結論:一是在同一宿主機之間數據交換速度挺快的;兩個不同網段間的數據交換,如果經過L3的話,GRE的性能肯定比VlAN低,如果過switch的話,它的性能稍微好一點;在企業級私有云中VLAN足夠了,但要注意switch能夠支持的VLAN數量;Neutron的L3高可用目前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最好用VLAN+switch gateway的方式。
攜程云平臺研發總監 吳毅挺
攜程云平臺研發總監吳毅挺在課程“基于OpenStack的VDI方案及案例分析”中,主要分享了以下幾個話題:什么是VDI?遠程桌面協議?瘦客戶機的終端如何選擇、優化?
吳毅挺首先總結了VDI的幾個優勢:
接下來,吳毅挺主要介紹了Spice協議,分別介紹了Spice架構中幾個主要部分。
Spice協議架構
攜程呼叫中心目前的VDI部署已經達到了1000多臺,并在不斷增加,并且是7×24小時不間斷,每天能接通20k-30k個呼叫。吳毅挺還分享了攜程應對VDI啟動風暴的方案。
Commodity MLC SSD
4 * 200G Raid10
2* 8Core 160G mem
- Linked-clone in 1s
- Delta < 5G
- Boot 50 win7 in 30s
最初攜程的虛擬化是基于VMware的,后來部署OpenStack后才開始使用KVM。吳毅挺在第二部分的課程中主要介紹了OpenStack跨Hypervisor的管理,主要涉及 VMware、KVM和 Bare Metal。
OpenStack對Hypervisor支持概覽
下午的培訓中,Intel信息技術工程計算部研發經理束文輝和Intel信息技術工程部軟件工程師黃舒泉共同分享了“OpenStack功能性測試(Tempest)以及持續交付最佳實踐”和“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OpenStack私有云案例分享”兩個話題;TryStack架構師梁博分享了“OpenStack網絡核心介紹”和“ OpenStack AD/LDAP域控集成”。
Intel信息技術工程計算部研發經理 束文輝
OpenStack集成測試集(Tempest)是指對于一個完整部署的OpenStack環境所需要的功能測試與集成測試, 包含了一個使用testr來并行運行測試以及跟蹤結果的功能測試框架,測試用例通過對OpenStack服務Endpoint執行一系列API的調用,并通過Endpoint驗證調用返回的結果。束文輝首先介紹了Tempest的使用方法。通過源代碼可以看出Tempest的主要功能:
Tempest項目中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由于未知錯誤的發生,前一個測試的teardown函數不能運行,造成遺留的臟數據無法刪除;某些測試腳本依賴于測試環境的內容;當批處理執行測試用例時,無法通過一個完整可自定義內容與優先級的測試計劃。而且同時執行跨文件目錄的測試用例十分困難;測試結果和錯誤信息是分開的,無法直接導入Excel,作為可視化測試結果呈現,進行分析。 束文輝分享了Intel對以上問題的解決方案。
Intel信息技術工程部軟件工程師 黃舒泉
服務器中的部署配置信息容易丟失或遺忘,開發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在生產環境中看到他們在OpenStack中做出的定制化改變, 不容易跟蹤與快速嘗試社區中的最新更新與補丁,每次代碼以及配置的變化都需要快速觸發自動化的回歸測試。持續交付最重要的目的是開發者作出的改變能夠得到快速得到用戶的反饋。持續交付就是一個不斷循環反饋的過程,使得每次項目代碼中的變化和配置的變化快速反應到CI環境和產品環境中,結果就是tempest測試報告。
英特爾持續交付解決方案
在技術實現上,主要包括:配置即代碼
基于Tempest的自動化回歸測試
英特爾IT EC(工程計算部)專注于英特爾私有云解決方案的實施和部署,英特爾內部用OpenStack搭建的私有云,主要服務于內部的芯片設計和驗證工程師們。英特爾從OpenStack的Essex版本就開始成為OpenStack 社區活躍的貢獻者,在跨多個OpenStack項目的性能調優、驗證與補丁和開源工具的發行上都有貢獻。
英特爾選擇OpenStack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業務驅動
Intel的戰略以及業界的方向
接下來,黃舒泉介紹了英特爾私有云架構的主要部分:OpenStack集群,Ceph存儲集群, Mysql集群,RabbitMQ集群。其中,在HA和負載均衡方面, 采用haproxy與keepalived實現控制節點Active&Active的高可用、負載均衡。OpenStack的存儲后臺完全采用Ceph RBD,虛擬機的磁盤文件不放在計算節點的本地存儲。
TryStack架構師 梁博
梁博在課程中主要介紹了Neutron的抽象概念、網絡模式和架構。Neutron 是OpenStack 核心項目之一,提供云計算環境下的虛擬網絡功能,由之前的
Quantum 改名而來。Neutron提供了相互獨立的L2網絡, 類似物理網絡VLAN的概念。
Neutron 網絡的API:
Neutron 支持5種不同的網絡類型,梁博分別介紹了這5中網絡類型主要的應用場景。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專題報道,關注新浪微博直播 @CSDN云計算。
免費訂閱“CSDN云計算”微信公眾號,實時掌握第一手云中消息!
CSDN作為國內最專業的云計算服務平臺,提供云計算、大數據、虛擬化、數據中心、OpenStack、CloudStack、Hadoop、Spark、機器學習、智能算法等相關云計算觀點,云計算技術,云計算平臺,云計算實踐,云計算產業資訊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