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Deepin 是一個優秀的國產 Linux 桌面操作系統項目,主要目標是為了解決 Linux 桌面體驗的問題,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加輕松容易地使用 Linux。2011 年 9 月份,他們成立了公司專注于該操作系統的研發。目前,整個團隊人數已經成長到 30 多個人。在這 2 年多的時間里,他們不斷在 Linux 桌面本地化上發力,做出了很多體驗良好的桌面產品。
Linux Deepin 項目官網:http://www.linuxdeepin.com
Linux Deepin 代碼托管:
https://code.csdn.net/Linux-Deepin
本期,我們對 Linux Deepin 團隊項目負責人王勇進行了采訪,請他來談談 Linux Deepin 項目的一些情況。
Linux Deepin 團隊項目負責人:王勇
CSDN:請介紹下 Linux Deepin 團隊和成員的概況?
王勇:Linux Deepin 是一個立足于中國、面向國際的 Linux 桌面操作系統,致力于給全世界帶來最人性化的操作體驗。我們從 2011 年正式成立武漢深之度公司以來,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 30+ 的操作系統研發團隊。
Linux Deepin團隊的成員大部分都不是學計算機出生,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的,其中有Linux怪才、編程高手、漫畫家和油畫家、商業人才等。
在 Linux Deepin 團隊里,沒有傳統商業公司的條條框框和官僚主義,這里只有自由、開放、分享的人文環境,大家每天都為了夢想共同努力。
王勇:Linux Deepin 項目的初衷很簡單也很單純,就是幾個創始人的操作系統夢想,大家希望通過努力給全世界帶來更自由、更佳體驗的操作系統。
我記得那還是 2011 年春,Deepin、Hiweed、21wmd 和我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怎么做 Linux Deepin 11.06,那時候整個團隊就我們 4 個人,大家的想法也很簡單,先做一個版本出來看看。半年后我們做了第一個原創的產品:深度軟件中心,深度軟件中心極大地改善了 Linux 裝軟件難的問題,用戶只需要一鍵就可以輕松安裝自己喜愛的軟件。隨后的 Linux Deepin 11.06 在國內以及國際上的反響非常不錯,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全世界用戶的認可和鼓勵,所以我們決定于 2011 年 9 月份成立公司來專注于操作系統研發。
Linux Deepin 這個團隊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當初的預想,剛開始我們就幾個人,但是每年我們的團隊規模都會翻倍,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因為團隊規模而搬到一個更大的辦公場所,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到 30+ 的成員規模。
CSDN:Linux Deepin 基于 Ubuntu,在新增特性的選取上,你們如何把握?原則是什么?又是如何實現的?
王勇:這個說法不準確,Linux Deepin 是一個基于 DEB 包管理的一個獨立操作系統,和那些 Ubuntu 的衍生版僅僅只是換主題、調整ISO預置的軟件包不同。
Linux Deepin 在大量吸納 Debian/Ubuntu 倉庫的軟件包之外,我們構建了更大的 Deepin 軟件倉庫。Linux Deepin 的軟件倉庫不但包含 Debian/Ubuntu 的軟件包,還包含了大量深度原創的軟件以及第三方優質軟件。
如同上面說的,我們不是在Ubuntu上面新增什么。我們從 ISO 定制、軟件倉庫的構建到桌面環境、到上層的深度應用都是 Linux Deepin 團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發的。而傳統的 Linux 發行版都是大量打包上游軟件作者的源碼,而不進行深層次的交互設計,所以在用戶操作體驗上都差不多。
我們構建 Linux Deepin 的原則很簡單:開箱即用。我們希望用戶打開電腦以后就馬上享受生活、快速工作和學習,而不是打開 Linux 要折騰那些非常基礎的字體、編碼、輸入法等瑣事,這些事情 Linux 社區折騰十幾年了。我們希望新手們裝上 Linux Deepin 馬上就可以娛樂工作,高手裝上 Linux Deepin 以后就可以把寶貴的時間用于比字體編碼等這些更值得研究的難題上。
CSDN:目前Linux Deepin項目取得了哪些成果?用戶有多少?
王勇:從 Linux Deepin 2011年9月創建到現在的2年里,我們取得成果主要有:
因為我們在全世界都有非常多用戶,我們很難對所有用戶進行統計,只按照我們官方服務器的統計,我們每日的活躍用戶在十幾萬,實際算上世界其他 Linux Deepin 鏡像服務器的用戶應該會更多。
CSDN:請介紹下 Linux Deepin 開發的深度桌面環境,都應用到了哪些技術,相對其他流行的桌面環境如 GNOME、KDE 有什么優勢?
王勇:深度桌面環境是一個技術革新的產物,深度桌面環境完全是由 HTML5 技術來搭建的,但是和平常我們了解的瀏覽器里面的 HTML5 不一樣。深度桌面環境通過修改 WebKit 核心代碼達到 HTML5 和底層 C 庫進行互通,這樣界面部分的代碼完全由 H5ML5、JS、CoffeeScript 來構建,而底層的邏輯則由底層的各種 C 語言庫來控制。
通過 HTML5 結合底層 C 語言庫的方式,我們既能用傳統構建網站的方式和標準來編寫桌面系統,又能通過底層的 C 語言庫解決傳統 HTML5 不能調用操作系統API的難題。
相對于傳統技術構建的 GNOME 和 KDE的優勢主要有:
CSDN:你們如何對項目進行管理?團隊成員之間是如何分工和協作的?程序的開發流程是什么樣?
王勇:我們內部主要用 tower.im 這個在線協作工具來分配和協調任務的,我們一般都把一個產品的團隊規模控制在5人以內。不管是設計還是程序上出了問題,大家都會迅速的坐在一起討論問題,然后根據問題和每個階段性的目標寫到 tower.im 上,然后把任務分給合適的人員進行處理。
在完成任務中,大家隨時可以在 tower.im 進行實時的交流和溝通,即使團隊成員不在公司也會非常迅速的相互溝通。因為 tower.im 有非常高效的任務分配和管理功能,我們每天會針對當天要完成的事情進行劃分并創建 50~100 條的 tower 任務,而每個任務都小到 1 個小時就能處理完,因為每個任務都很小,所以團隊成員完成的非常迅速。即使中間出了問題,1個小時粒度的交流都能非常迅速的進行調整和改進,也正是因為每個任務都非常簡單,不會像傳統的軟件開發項目那樣死板。一旦出了問題,就會付出數以月記的返工。基于這種微小粒度的項目控制,Linux Deepin 一直處于高速的敏捷開發模式。
我們每個產品都會經歷這樣的開發好周期:
產品定位→需求分析→UE設計→高保真設計圖→UI設計圖→技術框架實現→項目代碼實現→QA質量管理→測試版提前發送給社區體驗→用戶反饋→Bug 修正→正式版發布
你會發現,我們和 Linux 社區開發方式不同之處在于,我們有非常嚴格的產品設計流程。我們的每一個成品、每一個控件甚至是每一個像素,我們都會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探討,包括:
這些都是我們每天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去想去做的事情。而傳統的 Linux 社區開發應用軟件完全沒有這么嚴格的設計流程,一旦遇到項目中期功能沖突的時候,軟件的設計和流程就會遇到不合理的地方。傳統的 Linux 社區欠缺的正是這些注重交互流程的設計師,導致 Linux 桌面在基礎的用戶體驗上沒法做到和 Windows/Mac 一樣好,而為 Linux 社區的開發注入設計思維正是 Linux Deepin 這些年來想改變的事情。
而另外一個不同之處,在于我們由非常嚴格的 QA 測試環節,在軟件開發中不可能沒有 Bug,我們在發正式版前都會跟用戶進行詳細的溝通來及時解決 Bug,從而保障軟件的穩定性,具體的細節我會在介紹社區的時候和大家分享。
CSDN:Linux Deepin項目是開源免費的,項目和團隊的運營資金來自哪里?你們是否從這個項目中獲得收入?本項目有沒有商業模式?在此過程中你們有哪些感悟?
王勇:Linux Deepin 項目對于個人使用是永久免費的,但是對于企業和商業用途是收費的。選擇 Linux Deepin 每年能為企業節省大量的IT成本,還能充分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靈活的定制。
Linux Deepin 的項目初期的資金主要來源于 Deepin 的個人投入,到今年為止,我們已經通過 Linux Deepin 操作系統項目達到了收支平衡。
Linux Deepin 的商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基于 Linux 操作系統本身的項目定制,以及 Linux 相關的軟件研發項目。
在探索 Linux 商業化的步伐中,主要的問題是從政府部門到企業以及個人對 Linux 的認識存在很多誤解,認為 Linux 只是計算機高手的玩具。其實 Linux 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基本的生活娛樂、企業辦公,還是基礎設施以及到信息安全,Linux 本身都已經非常的強大了,完全能滿足日常辦公和生活所需。
其次,中國在教育領域的推廣力度還不夠,一個完全開源的操作系統更能在基礎科學上推動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提升,而像 Windows 這種完全閉源的系統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
CSDN:在Linux Deepin項目發展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王勇:在 Linux Deepin 項目發展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非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 Linux 桌面為什么沒法做到和 Windows/Mac 商業系統抗衡的原因,下面我具體和大家分享一下:
1. Linux 社區有很強大的開發力量,但是鮮有設計驅動的項目。
我們訪問 Github 等開發平臺,就會驚訝于整個 Linux 以及開源社區在開發力量上的強大。全球有千萬的開發者給 Linux 各個層次貢獻代碼,但是為什么 Linux桌面做了十幾年做不好?是因為從來沒有任何 Linux 團隊把交互設計當成最重要的任務。很多軟件都非常強大,但是非常難用,甚至是把界面當成是功能的堆砌,而不是通過合理的設計,讓每個功能在合理的布局上擺放,同時保持界面的簡潔和操作的簡單。
而 Linux Deepin 通過兩年的產品實踐就是想告訴 Linux 社區的這些天才開發者們,其實做一個兼顧功能和設計的產品一點都不難,只要我們每天多花一些心思在思考用戶怎么更好用上,Linux 的軟件的用戶群就不單單只是極客了。
2. Linux 開發缺乏標準化。
很多 Linux 發行版本每次都在炫耀技術上有多么高超的變化,這些缺乏標準化的變化,不但讓下游的開發者數以月記的工作付之東流,而且還讓用戶承擔不穩定的風險。Linux Deepin 不論開發還是設計,都有非常標準化的文檔。我們希望通過不斷擴大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知道:一個穩定的技術和標準才能讓更多的開發者不用擔心兼容性問題,才能讓更多的用戶加入 Linux 陣營中。
3. Linux 社區應該更團結、更務實。
無論去到任何一個 Linux 社區,都會發現大家吵的最火的不是怎么解決問題,而是暴露出問題然后進行無聊的爭吵誰是對的?這是讓我們最為困惑的事情。因為這就像沒有建設性意見進行討論,不會有任何結果的,就像很多人抱怨Linux這不好用那不好用,自己不去做,甚至還要通過某種方式表達自己是高手的優越感。
呼吁國內開源社區的每一個人摒棄這種只耍嘴皮子的行為,沒有任何人能預測未來是什么,更沒有任何人能妄斷別人能成為什么,耍嘴皮子不能解決任何現有問題,反而會引發社區內部矛盾。Linux Deepin 通過實際行動證明:大家一直以來抱怨的中文編碼、娛樂、系統穩定、輸入法等問題通過 2 年時間就能很好的解決,而如果我們大家更加務實和團結,去真正的解決 Linux 桌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相信 Linux 會發展的遠遠要比今天更好。
CSDN:簡單介紹一下Linux Deepin社區的情況。
王勇:Linux Deepin 社區現在其實是一個更加偏向于普通用戶的社區,我們經常會和社區的每位成員進行互動,了解用戶在日常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除了每位工程師都看論壇中用戶的討論外,我們每周四都會花一整天的時間去解決用戶報告的 Bug 和建議。 我們每天都提醒自己一句話:Linux Deepin 為用戶而生。和大多數IT公司拼用戶數或者把用戶當成市場占有率的數據不一樣,我們相信只有真正的解決用戶的問題才是頭等大事,只要為每一個用戶關心的細節而改進,我們做的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忠實用戶。
除了在產品建議上,我們在全球都舉行了大型的翻譯協作項目。舉個例子,Linux Deepin 2013 發布不到一周后,幾十個軟件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就翻譯成功,如果沒有社區力量的幫助,這些都幾乎很難在一周之內完成。
我很欣慰 Linux Deepin 整個社區的氛圍要比傳統的 Linux 社區更加務實,這里沒有無謂的爭吵,相反有非常多的建設性意見和鼓勵。Linux Deepin 正是有了這么正能量的社區支持才能堅強地走到今天。
CSDN:有沒有和其他社區展開合作?有沒有團隊外的其他開發者參與貢獻?其他社區成員參與項目貢獻的形式有哪些?
王勇:有,比如向 Debian 社區貢獻中文翻譯文檔、Linux Deepin和搜狗以及 Fcitx 作者翁雪天合作開發了搜狗輸入法、把 Linux Deepin 搜集的 Bug 反饋給Debian/Ubuntu/WPS等社區。還有幫助其他發行版的開發者移植深度軟件,比如深度桌面環境和深度系列軟件已經成功移植到 OpenSuse 和 ArchLinux。
我們所有項目都是開放源代碼的,我們經常會收到社區開發者給我們發送來的補丁,這里面不但有國內開發者,還有很多國外的開發者,而且社區開發者提交補丁的頻率和質量都非常高。
除了補丁外,外部開發者還會從功能建議、程序設計、文檔方面提供諸多的幫助。
接下來,王勇將為我們分享他對Linux Deepin及國內開源未來的發展見解,請看 第 2 頁 。
CSDN: Linux Deepin項目未來的發展計劃是什么(如未來版本特色)?
王勇:Linux Deepin 項目的未來計劃很簡單:為每一個用戶關心的細節而努力。
比如,未來我們會開發智能窗口管理器,不論用戶在虛擬機、一般性能的機器還是高性能機器都能非常流暢地體驗深度操作系統;我們會在影音娛樂、基礎文件交互、移動操作系統結合方面做更多創新的集成式體驗; 我們未來可能會和更多硬件廠商合作,做出讓人們驚嘆的實體產品。
現在的“開箱即用”已經不再是我們目標,我們未來版本的目標是,開機后用戶驚呼一聲:Wow, Deepin!
CSDN:目前 Linux Deepin 只有桌面版本,未來是否會考慮推出服務器和移動版本?
王勇:就像我開始說的一樣,Linux 從來不缺乏編程高手,Linux 缺乏的是設計和用戶體驗,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涉足服務器版。因為貪多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
移動版本我們會涉足,當然 Linux Deepin 不會只是裝上移動硬件就完事了。如果我們推動移動版本,也會和桌面版本一樣,一定是極佳的用戶體驗。
CSDN:對于開源項目的開發和運營,你們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開發者?
王勇:關于項目的開發,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團隊文化的重要性”。Linux Deepin 在 2 年多時間里,已經累計向 Linux 社區貢獻了上百萬行代碼,但這些卻是由一個三十幾個人的團隊(開發只有十幾個)完成的。
為了保持高效運作,我們最先做的就是從公司結構以及文化上進行優化。在 Linux Deepin,你看不到傳統公司的等級制度和官僚作風,我們整個公司都是扁平化的結構,除了對團隊負責和協調的經理外,所有成員都是平等、自由交流。你不會因為要做一件事情寫復雜的表格,在 Linux Deepin 從來都是直接走過去就直接開始交流的。Linux Deepin 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所以大家都樂于互相分享和學習。正是基于這種平等、自由、分享的公司文化,每個成員在公司里面不是為了壓力而去工作,而是真正喜歡他手上的工作。一旦一個人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他自己以及整個團隊都是非常高效的。
基于平等互信的開發團隊氛圍,我們其實不用像其他 IT 公司那樣要定制嚴格的時間表,因為每個成員都非常放松,他們遠遠比那種時間表的制下做地更快、更好。
有時候我們羨慕那些高效團隊的工作成果,總是聚焦于他們用什么工具或者什么先進的流程。其實我想說的是,軟件開發團隊保持高效的決定性因素不在于工具有多么先進,最重要的是平等、互信、分享的團隊氛圍。很多公司都不在乎這種公司內部的文化氛圍建設,都是一味的追求財務上的報表,這也是他們和 Google 這種偉大公司的差距。
如果我們在創建公司的時候,就注重公司氛圍建設,以員工為核心、對其信任并激勵他們。一旦堅持很長時間以后,這種長時間的信任會讓整個團隊高效到讓人驚訝,就像我每天踏進公司我都會為 Linux Deepin 那種激情澎湃的工作氛圍而驕傲。
運營方面。我希望國內的同行們,能以更加務實、誠信的態度為用戶開發產品才是硬道理,不要一味的追求曝光率和虛假噱頭。任何一個團隊只要真正用心去做產品,就能獲得用戶的青睞和商業上的成功。
CSDN:據悉 Linux Deepin 正在與 CSDN CODE 平臺合作,能否透露一下現在的合作成果?以及對這次合作的評價?
王勇:我們已經在和CSDN合作,把一些開源項目放在CSDN代碼托管平臺(地址:https://code.csdn.net/Linux-Deepin),促進國內開源運動的發展。
Linux Deepin 系統做了很多一鍵安裝包,比如 Android2.3-sdk、 Andrid4.0-sdk、lamp、lnmp等,比如開發者需要快速布置服務器,原來要漫天找文檔才能配置好 Apache/MySQL/PHP 的痛苦經歷,在 Linux Deepin 上只需要裝 lamp 這個一鍵安裝包就能自動完成。這次我們雙方正在通力合作,通過 CSDN 這個開發者平臺,來征集廣大 Linux 開發者的配置需求,共同構建更多方便開發者的一鍵安裝包。
CSDN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最大的開發者平臺,很高興能和 CSDN 這樣有遠瞻性的企業一起合作來共同推動國內開源事業的發展。我相信有了 CSDN 的大力推動,國內的開源發展的更加迅速和壯大。
CSDN:年終歲尾,回首這一年 Linux Deepin 的發展以及國內開源形勢,有什么總結和對明年的寄語?
王勇:國內這一年開源發展的非常迅猛,在軟件領域除了 Linux Deepin 外,還有搜狗輸入法、金山辦公軟件、傲游瀏覽器等越來越多的軟件廠商加入 Linux 平臺的開發。
在硬件領域一場以樹莓派為首的“開源硬件”革命性活動也在全世界席卷;在移動領域,基于 Linux 的 Android 手機正在引領新一波的開發浪潮。
現在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在不斷的加入開源這場運動中來,開源已經在各個領域加速蔓延,我對開源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寫在最后
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潮流下,Linux在服務器方面已經逐漸獲得領導權,但桌面領域相對Windows和Mac OS來說市場份額仍然過少。雖然很多開源桌面操作系統項目都在努力改變這一現狀,但它們也不得不面臨著人們對開源軟件的質疑、用戶使用習慣、優秀軟件缺乏、易用性不足、學習門檻高等難題。Linux桌面真正的成長還需要一段很長的道路要走。
【開源專訪】系列文章致力于對國內外優秀開源項目作者、團隊的專訪,挖掘項目背后的故事和更多技術細節,以及對項目的宣傳、推廣。同時,我們也希望廣大開源開發者和愛好者自薦或推薦更多優秀的開源項目。歡迎留言或@CSDN研發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