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干貨分享:第1篇
曾經作為app公司的第一個技術人員,經歷了公司的創建,發展,融資,到最后資金鏈斷裂散伙,后來又和前公司的小伙伴弄了個app工作室,app產品又失敗了,中間跨越了2年多的時間。看著大概200萬的創業資金燒完,得到的教訓真的刻骨銘心。
為啥要把產品放在最前面?
在200多萬的創業資金燒完后,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移動互聯網的做產品的方法是和傳統的計算機行業有很大的區別。
在傳統的計算機行業,做一個產品先做需求分析,然后做設計,劃分里程碑,最后測試,上市。
但在移動互聯網行業,這種做產品方法要不得。移動互聯網變得太快了,有可能之前默默無聞,但忽然間一夜就火了;也有可能一夜火了,隔了一段時間卻又哨聲匿跡。如果按照傳統軟件開發的方法,早就被用戶淘汰了。
那時我們的產品研發周期太長了,從下面的大事記可看出:
2012.06:正式招聘技術人員。同時通過和產品經理的溝通,我把功能需求文檔確定下來。
2012.10:第一版的網頁上線。加入了市場,ios的同事。
2012.11:后臺開發了大概70%,同時把ios的開發任務外包
2013.02:后臺,網頁都完成了,外包的ios也開發完成了。ios app測試時經常閃退, ios同事接手ios的代碼后發現,編譯代碼的時候有幾百個warning。勉強上了app store,沒有任何的推廣工作。
2013.03:進行ios第二版的開發,同時也把ios的app重做,完全不用外包的代碼。
2013.04:再次融資成功。
2013.05:第二版的ios開發完成后,卻又宣布ios 進行大修改,開發第三版,不進行推廣。
2013.08:第三版研發完成。同時請來了一位牛人kenny當技術總監(kenny在微軟,Autodesk擔任過高管,自己有創業經歷,同時也精通android和iphone的開發)汗,在之前1年多時間里是沒有技術總監這個職位,只能幾個技術人員互相商量。同時把整個業務流程做大修改,整個后臺,前端,app都要推倒重來。
2013.09:招來android的開發人員,ios和android同時開發。
2013.11:ios正式上線,android也開發完成了,我以為要大力推廣了,結果公司的股東分為兩個陣營,吵翻了。不久就傳來公司資金鏈斷裂清盤的消息。
這個月,我們組建了一個工作室,開發另外一個app。
2013.12:一個月的時候,先把一個簡單的原型做出來,正式推廣。
2014.01:在這個月,我們一邊推廣一邊完善功能,經過小米商店的榜單推薦,注冊用戶超過了1萬。
2014.02:春節的過去,慢慢我對這個產品的核心賣點不認同,于是我離開了這個工作室。
后來和前同事聊天,這個工作室也在2014年6月左右散伙。最終的注冊用戶人數6萬。
從以上的大事記可看出,在第一次做app的階段,整個公司都在埋頭研發產品,想做一個十全十美的產品才推出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沒有接觸過用戶!
產品也沒有被目標用戶使用過!
也沒收集過用戶的反饋!
2,3個月開發一個新版本,然后改版,這樣折騰了幾回,浪費了多少挽回失敗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我們的還是傳統的軟件開發思想,做一個大而全的產品,測試好,推出市場。
但經歷了第一次做app,經過不斷思考和總結,我知道這種想法是錯的。
在以前,由于交通,地域的原因,每個人知道的信息是有很大的差別,信息的傳遞緩慢,低效(看一下古裝劇里面的大量出現的飛鴿傳書,古代鴿子不止能吃,還能做快遞鴿)但現在移動互聯網,信息的傳遞也就秒級的事情。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用戶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注意力被極度分散,可能今天用戶被這個app吸引,明天就被另外一個app吸引了,用戶是極度貪新厭舊的。
所以,做移動互聯網產品,最重要的方法:小步快走。先做一個功能,快遞推出市場,接收用戶反饋,根據反饋信息決定繼續深入還是做另外的新功能。
在傳統的產品研發中,我們不知道用戶是怎么想的,用戶用了產品后有什么意見,大多數情況只能根據公司的領導來決定產品。
但在移動互聯網,隨著社交媒體(qq,微信,微博)的流行,我們還能在整個過程中和用戶交流。
前期,我們能通過社交媒體接觸用戶,知道用戶的痛點,還能通過社交媒體預熱,還讓用戶提需求。通過用戶得到的產品需求遠遠產品經理提出的靠譜多了。這一點,在做第一個app和第二個app時都沒做到,產品的所解決用戶的痛點都是產品經理由上而下貫徹下去的,沒接觸過目標用戶。現在覺得,失敗是必然的。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和用戶保持聯系,及時接收用戶的反饋,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開發中來(例如,用戶覺得有什么不滿意,可以提出來,工程師根據重要性安排時間。在開發第二款app的時候,用戶反饋說只能根據用戶名搜索用戶很不方便,當天接到這個需求后我們就加了一個類似于qq號的搜索,上線后q群里用戶一片贊)
在一個公司里,和用戶保持最密切接觸的角色是客服,但在傳統的觀念中,只有特定的客服才能接觸用戶,團隊里的其他角色是不接觸用戶的。
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中,最好要形成一個新的觀念:全員客服。創業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應該接觸用戶,理解用戶的需求,和用戶打成一片。連用戶都不了解,還能開發開發出什么好的產品?
就第二次開發app的經歷,和現在就職的云服務的公司,“全員客服”的理念是執行下去了。現在看很多移動互聯網的采訪中提到,CEO更是首席客服,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用戶溝通。
曾健生簡介:經歷了移動互聯網初創企業的組建,發展和倒閉,參與過app工作室,經歷過兩百萬的創業資金一點點的耗光,這些經歷帶來了大量的經驗教訓和人生行業的思考。現在從事日PV過千萬的云端產品的開發。QQ&個人微信號:38416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