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康熙中年的時候,覺得國家的人才是牽制各項事務的重心。當然了,像周培公和姚啟圣那樣能化腐朽為神奇的能臣,領著家奴就能平定吳三桂,這種人,自然會覺得多多益善。
接下來康熙做了三件事:
朝中開辦鴻儒班,舉薦各地方的名學鴻儒為朝廷所用;
修明史,借鑒前朝經驗;
編訂康熙字典,規范文字和讀音。
這一點我想起了去山西旅游時,參觀陳廷敬故居,那里的重要位置重點講述了陳廷敬在編訂康熙字典時的作為。
這三件事都是實事,而不是第一個國策草草了事,它奠定了康熙王朝的尊師重教格調。文化之于一個人,大而化之文化之于國家,都是無上的重要。有了文化,無論何朝何代,都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也讓你有了看清林林總總事情的本領。所以自古富貴人家都重視教育,紅樓夢里賈寶玉被父親逼著讀書,不是為了過上小康生活,而是連賈家也知道能給他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富貴,而是文化。
我的媽媽出生于一個干部家庭,我親身經歷了姥爺去世并沒有給媽媽和別的親人多少財富。而他的關心則在家庭教育中。從小,我媽媽跟舅舅就一直在學校讀書,并沒有說因為媽媽是女孩子,就早早嫁人。媽媽一直讀到高中畢業,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導致中途打斷,當時媽媽和舅舅的成績分列全班第一和第二,相信考上大學并非難事。當時姥爺家里并不是很富裕,能供他們兩個讀到這里,也是盡力了。
到我讀初中的時候,姥爺跟我還有姨姨舅舅家的幾個子女說,誰考上大學,就獎勵獎金3000塊。當時的3000塊,接近于現在的3碗塊。對于姥爺的家庭來說,也是相當大的一筆。當時對我們來說,這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姥爺在用實際行動希望讓教育和文化作為家族的傳承。
我以后希望自己的家能在圖書館附近,而且可以有個房間做書房,給孩子有很好的地方讀書,而且有很多書,天文地理,正道雜談,總之開卷有益。
上一篇 UI設計
下一篇 編程之美2.5 尋找最大的K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