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請問現在云適配團隊有多少人?
陳本峰: 云適配團隊現在有50多人,我們的團隊陣容比較豪華,其中海歸占到20%,我們的核心團隊幾乎都有海外留學背景或者500強企業工作經歷,比如來自美國微軟、Google、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馬里蘭大學等。 我們是個典型的追求極客精神的團隊。我來自微軟美國總部,我希望把微軟精神帶給我的團隊。團隊成員們有追求極致、追求創新的精神,大家以彼此為驕傲,所以我們團隊實行扁平化管理水到渠成。
CSDN: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工具?云適配認為開發者有什么樣的需求?
陳本峰:移動互聯網已經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智能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可穿戴設備等的日益普及,可接入互聯網的設備越來越多,用戶往往會使用更加親近的設備訪問互聯網,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多屏人”,跨終端、跨平臺已成為剛需,多屏合一將是未來網絡融合的最重要的服務形態,讓人們根據生活場景的不斷轉換,在上述屏幕終端設備間不斷無縫切換。這已經不僅僅是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而是多屏互聯網時代了。
然而現今互聯網的標準和技術都是圍繞PC制定,瀏覽器也停留在PC標準。移動設備多樣化,屏幕大小不一樣,操作方式也不一樣,比如PC用鼠標鍵盤,手機用觸摸,電視用搖控器等。傳統的做法是開發者要為不同移動設備、不同平臺開發不同的版本,跨屏和跨平臺的成本相當高,也很痛苦。如果只開發PC版,用戶體驗會很差。云適配用一行JS代碼解決了不同平臺、不同屏幕之間的網頁適配問題,極大降低了開發者在網頁跨屏適配的門檻和成本,對企業來說同樣如此;不過我覺得我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后期解放了人力,無論是內容維護團隊還是開發擴展團隊以及推廣團隊。
云適配認為,多屏網頁適配將會成為下一代流行技術,至少在未來5年內都是。下一代開發者將需要解決從PC到各種移動終端的無縫使用,甚至需要識別應用場景,自動切換,比如我正在咖啡館用手提電腦工作,但是因為趕另一約會,我原來進行的工作還沒完成,我用另外一種移動設備完成這項工作,它能很快的將內容切換過去,不需要經過冗長的準備和導入工作。
目前云適配已經幫助超過5000家企業降低移動化門檻和跨屏建設成本。如果說2013年,我們解決的是企業移動化建設問題,那2014年我們解決的將是企業跨屏和跨平臺適配問題。
CSDN:這個工具是針對移動開發的哪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現在是一種什么狀況?
陳本峰:云適配針對企業移動化的跨屏開發環節。企業移動化有兩個方向,向左還是向右是南轅北轍的兩個方向。第一條路向左走,做企業手機APP,雖然這條路面臨分發困境和應用馬太效應,但不少企業仍然趨之若鶩,似乎不做手機APP,就不算企業移動化;另一條路向右走,做跨屏網站,2013年上半年我們做跨屏網站時,跨屏網站的長尾效應還未被挖掘和發揮出來,可想而知,是多么艱辛!不過2013年下半年,我們見到了曙光,移動互聯網經歷了資本寒冬和市場血的洗禮,超過半數的企業在手機APP遭遇慘敗。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終端用戶的手機里追溯高頻APP的數量得到驗證,谷歌數據顯示,用戶下載應用的手機APP平均不超過8.2個,手機APP的分發和應用呈現“雙馬太效應”。在這一背景下,不少企業紛紛轉向跨屏網站,找到我們,因為我們解決了跨屏網站的網頁跨平臺、跨屏適配問題。
CSDN:產品做了多久?什么時候正式推出的?
陳本峰:2012年,我離開微軟美國總部后不久,去香港創業做一款Mini Web網絡閱讀器產品,這是云適配的雛形,雖然我們很快沖冠,但是香港的市場人群非常有限,我們碰到了天花板。那時我選擇了回來,經過幾個月的研發,我們在2013年1月正式推出云適配。
CSDN:在技術層面,除了已有的核心技術,云適配還在做哪些探索?
陳本峰:云適配的愿景是“one web,any device”,我們希望用一行代碼實現企業的跨平臺和跨屏適配,接下來我們會成立UED團隊,專門研究跨屏、跨平臺上的HTML5體驗;多屏是個持久戰,解決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配以及幫助企業找到適配實現后的深度價值所在也是個可以挑戰的方向。
CSDN:在全民移動的今天,云適配的主要客戶是企業和媒體,請問云適配如何理解個人與企業應用的關系或者不同?
陳本峰:云適配從2014年轉型做PaaS,我們將會推出云適配開放平臺,所有的開發者和站長們以及終端企業用戶都可以使用這個工具,為自己的網站實現跨屏適配。對于開發者來說,它可能純粹是個個人應用,然而云適配開放平臺能夠幫助更多企業客戶實現網頁的跨屏適配,這點上來看,它其實是一個企業應用。
在我看來,個人應用更親民些,小白用戶很多,往往只要好玩、有趣,能滿足用戶的心理愉悅感,就會受到歡迎。你看到很多高頻APP都集中在游戲、社交、閱讀上面,個人應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誘惑太多,用戶忠誠度相對低。比如微信哪怕稍微不好用一點點,就可能被阿里的來往后來居上。而企業級應用基本上都會有很深的積淀,對功能性、穩定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對細節的把握更多。我們也在這個上面一直探索怎么把產品做到極致。其實無論是個人應用還是企業級應用,以用戶為中心做產品是基礎,你對市場做了足夠的細分,你的最直接的客戶是什么樣的人,要應用于什么場景很重要,方方面面都要考慮,而且很多時候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和叫座不叫好的作品里沒有標準,參差不齊。
CSDN:多屏適配互動,在移動營銷領域被熱烈討論,云適配是否也把精力主要投入營銷方面?
陳本峰:我們短期內主要考慮縱向發展,做深度,不做廣度,專注把多屏適配做到極致,每個細節完善再完善。我們不喜歡搞一攬子工程,現階段做營銷是個比較重的做法。不過我們在適配上確實考慮很多的營銷因素,包括用戶體驗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
最開始我們積累的品牌類客戶比較多,不過到今年,我們的中小企業用戶比重在不斷增加,中小企業用戶都是非常典型的利益驅動型的風格,能不能幫他開源是他考慮的首要因素,不過營銷是個無止境的東西,我們會繼續在營銷上做探索。
CSDN:云適配現在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陳本峰:最早的時候,我們還是個典型的B2B企業,以為企業提供網頁跨屏適配服務為盈利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在跨屏和跨平臺的網站建設上降低至少80%以上的成本,這是其他絕大部分服務商都沒有的。2014年我們轉型做PaaS,云適配將成為云計算平臺,盈利模式和多數云計算服務商一樣,通過流量和增值服務收費,比如圖片壓縮、視屏壓縮等等上面獲得營收。
云適配案例:聯想官網云適配版于2013年8月5日上線,半個月內,日均IP和及日訪問PV均增長3倍,老用戶訪問量增長10倍。
云適配部分案例
CSDN:從最早的服務收費到現在按照流量收費,云適配對于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有什么理解?
現在大家都講用互聯網思維做互聯網事業,我也很認同這點。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對成本的顛覆,對商業模式的顛覆,對用戶來說低成本甚至免費的產品往往更受歡迎,我們希望更多的企業和開發者能享受到云適配作為網頁跨屏適配的標準工具帶來的福利和好處。
CSDN:云適配如何看待HTML5未來的發展趨勢?會不會有可能增加網頁應用的交互性能?云適配接下來的計劃有哪些?
盡管國際上對HTML5眾說紛紜,比如蘋果放棄了HTML5。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HTML5的熱情重新被燃起,重新被移動開發者選擇,HTML5在跨平臺的開發遠優于其他語言。HTML5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備選方案,編寫的應用可在任何類型的計算設備上運行,無論是電話、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計算機還是電視。如果設備支持HTML5,它就能在該設備上運行。甚至不用編譯;只需要編寫程序,它就會被分發和執行。目前新的設備和瀏覽器也都支持HTML5。
HTML5在用戶體驗上的效果更佳,云適配將會在未來增加更多豐富的、更好的網頁應用的交互功能。我們會深挖HTML5的潛力,把HTML技術發揮到極致。
更多:云適配在mobilehub主頁
【《近匠》第15期:“詞Ci”――全棧“女神”如何詮釋傾城之美】“詞Ci”是一款輔助填詞工具,由全棧開發者劉
如果您覺得本網站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可以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