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現場報道】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于2014年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立足實踐,以國際化的視野,幫助與會者了解全球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從應用出發,探討交通、醫療、教育、金融、制造、數字娛樂等行業領域的實踐經驗;并通過技術專場、產品發布和培訓課程等方式,深度剖析云計算大數據的核心技術。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張亞勤
將互聯網的技術,商業模式,思維方式應用到物理世界和現實生活,以改變物理世界,改善人類生活。而實現這一目標,主要挑戰就在計算和存儲能力上,機器學習將是它的指導方向,同樣也是大數據的靈魂。同時,他表示,隨著可使用數據的增長,計算能力的增強,機器學習得到了顯著的發展。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吳部長、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很高興來到每年一度的云計算大會,這是第六屆了,我很榮幸每次都能夠參加,而且有機會匯報云計算一些進展,特別是微軟公司的一些進展。其實每年開這個會也是一個思考檢討的機會,看看云計算到底發展到什么樣的狀態,有哪些問題,有哪些機會。而且,每年的云計算大會也是產業思考碰撞的場所。
我記得云計算大會在前面幾年更多的還是說什么叫云,云到底是一個真實的東西,還是一種忽悠?云的定義,一直處于教育狀態。后來走向了應用,到底怎么去部署云。現在已經成為產業的共識,所有的IT企業,全球都在使用云,不管是作為云的平臺、服務、應用,都在使用云。谷歌、微軟、亞馬遜、IBM都在大規模部署云,中國基本上所有IT互聯網企業都有云,我經常和朋友開玩笑,現在哪一個企業要是沒有云的話,都不太好意思,可以說云成為真正一種技術發展的趨勢,而且是一種重要的部署,在走向良性發展的通道。
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匯報一下微軟在云方面的發展,包括我們在全球的部署,特別是在中國的發展。另外,我也想趁這個機會談一談一些主要的互聯網發展趨勢。今年我想談的是云計算在引導互聯網的物理化,我一會兒解釋這是什么意思。
如果看一下互聯網的發展,我覺得很有意思,今年是互聯網在中國20年,在全球可能有35―36年左右。前面30年,我們所做的事就是把一個模擬的世界,或者一個物理的世界虛擬化、數字化。你的文本、音樂、視頻、商業流程、信息把它數字化,然后用互聯網把它連在一塊,人和人連在一塊是社交網絡,人和物體、商品連在一起就是電商,人和信息連在一塊就是我們各種各樣的瀏覽器,互聯網信息的平臺。所以,一開始主要是一種物理到虛擬化的時代。
現在我認為我們走向另外一個方向,就是互聯網從目前的虛擬化真正進入真實的世界,走向物理化。物理化也不是一個很新的東西,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這方面的部署、研發已經有很長時間了,這一兩年,特別是過去一年有了很大的進展。
什么叫做互聯網的物理化?我把這個產業發生的狀況總結一下。這里面其實有三個方面,第一點當然是把互聯網的技術擴展到真實的世界,包括我們傳感網絡、智能家庭、智能汽車、智能電網、可穿戴計算,是用傳感的網絡、用云的技術、用互聯網的技術,是從這個層次和圍度。比如現在很多的企業在開始這方面的部署,像IBM過去講的智慧地球,GE講到工業化互聯網,把互聯網的技術滲透到運輸、電網等等,進入到實體經濟。
另外一個圍度,很重要的是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和思維方式,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叫做互聯網思維,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這種思維方式不管對于互聯網企業、IT企業還是對傳統企業,都有很大的啟示,這里面包括以用戶為先,快速迭代你的產品,粉絲經濟,病毒式營銷,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和用戶有更直接的交互,而且快速的做出市場的反應。在這里面確實和我們傳統的企業有大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以用戶為先,有了用戶,有了流量,用戶喜歡的東西,要把它保持住,提供更多的價值,然后再去賺錢。
另外一個,我剛才也提到了,確實互聯網在進入傳統行業,甚至有的時候會沖擊和顛覆傳統行業,從過去媒體到零售業,現在進入金融業,進入教育業,進入健康等各個行業,都會被互聯網的技術、思維方式、商業模式所改變、所改變、沖擊和顛覆。
這個我就不多講了,我最近在寫一篇文章,談到了這三個圍度所帶來的一些影響,對于不管是全球也好,還是我們國內也好,其實我覺得對中國來講,這個趨勢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機會,在某些方面中國可能會領先美國或者別的國家,因為中國有很大的傳統實體制造業,我們有很大的市場規模、用戶規模,講到大數據、講到整個規模效應,講到怎么樣升級傳統行業,中國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而且中國的企業在很多方面,這種開放性的思維,這種企業家的精神甚至可能超過美國。比如說電商,在美國,你買個東西經常是好幾天才可以到,打車有打車軟件,付錢可能更多。然后在很多的企業用的東西,因為它目前有一個比較成熟的IT架構,所以反而發展速度會更慢一些。所以,我覺得互聯網的物理化進程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機遇。
剛才我談到其實很多現象的背后還是云,我們看到物理化,看到很多傳感器,看到人和人相連、人和物相連、物和物相連,將來整個智能設備的量會增加10倍左右,這是個保守的估計,有500個智能設備,這個產生的數據不管從量還是各種不同的性質都會是爆炸式的,很多實時的信息,很多非結構化的信息等等。
今天早上不知道有沒有院士和專家談到,最近在一些新的發展,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方面新的發展,微軟一直在這方面有差不多10幾年、20年,花了很多的精力在投入對于人工智能,特別是機器學習、人腦的研究,現在有很多突破,特別是深度學習。大家最近可能也看到了,Facebook也好、谷歌也好、微軟也好,都在大幅度的投入這方面的研究,百度上個星期也雇了這方面一個頂級的科學家,他也會帶領百度做這方面的研究。
這個其實對未來的互聯網大數據的處理,對于機器更加的智能,人工智能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過去我們很多年已經變成了一個很冷的東西,做東西鑒于規則的人工智能用處很小。這幾年隨著數據越來越多,隨著計算能力越來越強,所以說包括對大腦的認知,這樣的話,使得我們在這個方面人工智能有了真正的突破。我經常告訴現在的學生,現在機器學習已經和你的英語、和你對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一樣重要,是一門必修課,而且對于你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好處。
簡單講講我們最近在微軟研究院做的東西,就是用深度學習去幫助他們做一個語音智能。另外,讓它去認知圖片,我們知道認知圖片是一件很難的事,早期通過各種各樣所謂的特點,要找到圖象特點,然后去做匹配、做搜索、做一些學習。現在你可以用多層次的深度神經元網絡,我們做了一個9層的,自己做了差不多幾千個GPU搭起來。你發現很有意思,在每一個層次學習的時候,這機器一開始找的就是像人一樣的形狀,到了后面你發現每一層出來,它越來越像大腦,最后就找到或者人臉,真正的物體就找出來了。所以說,現在這個方面的發展真的是可以像人一樣的聰明。目前可能是差不多5―6歲的小孩有這樣的大腦智能程度,再過10年、20年左右,將會達到一個成年人的智能水平,而且未來一定會超越人類。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機器的智能真正超越人類的時候,我們怎么辦?上個星期我們在開這么一個會討論這些問題,深度學習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影響,這個對云計算、對大數據和物理化是一個巨大推動作用,否則的話,沒有這么大的發展,我們那么多數據是沒有用的,集中那么多數據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挖掘和分析是沒有用的,真正的數據還是要去通過云使你的機器更加智能,學習人的交互方式,學習人思考的方式、判斷的方式,然后作為人真正的助手,而且有一天這個助手比你更加聰明。
現在我們的數據中心在8個地區已經擴充到16個地區,有很多的數據中心,我們在基礎建設方面已經投入了150億美元。剛才講了不管存儲也好,計算也好,發展速度很快,現在有55%的財富500強都在使用Microsoft Azure,我們每6個月的計算量就加倍,每3個月存儲量就加倍。
我們和別的云計算服務商不同的有幾個方面,第一點,我們可以很好的支持混合云,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可以做完全無縫的鏈接,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這里面包括你的操作系統、包括你虛擬機的管理、系統的認證、安全的管理、開發的語言、環境、架構,都可以完全無縫的鏈接。
當然,我們認為云計算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向公有云發展,但是在很長的時間,也許永遠都會有混合的方式,我想這也是微軟的一大優勢,我們是唯一的企業能夠提供無縫、大規模的混合云服務方案。
第二點,我們為企業提供三層次的服務,IaaS、PaaS以及SaaS。
第三點也是很多客戶不太了解的,我們是完全開放的,支持開源的解決方案,包括操作系統,我們支持各種開源的開發工具,不管是PSP等等,我們都會支持。另外,我們也支持開源的大數據平臺,包括Hadoop。
在中國,我們是去年在云計算大會上宣布公眾預覽,一年以后宣布正式商用,一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其實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我們的預計。我們的Microsoft Azure在中國落地的方式是通過和世紀互聯合作,由世紀互聯作為運營,由微軟提供技術,所以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模式,有全球最先進的云計算架構技術,加上我們本地的規模、服務和運營。
另外就是Microsoft Azure在中國的代號叫做“月餅”,這是三年前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設計的一種想法。它支持我剛才講的Azure在全球所有的功能,另外在中國有兩個數據中心,在北京和上海也提供3×2的這么一種備份,上面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我記得我們當時在預覽的時候開放了5000個賬號,在24小時就用光了,最近我們又開放了一些賬號,開發了2000個,在4、5個小時馬上就用光了,所以我們現在基本上于供不應求的階段,有些企業是跨國企業想在中國提供云的應用和它的服務,有些是我們國內的企業想在海外用我們國內的云包括Azure在全球的布局,另外大部分企業是為國內服務。所以說,安全性、隱私性完全保證,而且完全滿足我們中國政府的法規和政策。
具體細節就不講了,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我們和世紀互聯的合作,作為一個全球性的企業,盡管有好的技術,但是往往在國內提供服務的時候,有很多標準、很多運營、很多維護,包括快速的應對是比較缺乏的,所以說和國內領先的像21世紀互連,包括藍汛這樣的企業合作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優勢,實現了很好的互補。
我簡單講幾個Azure的案例,其中一個例子是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而且也是一個大規模的流媒體應用,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流媒體應用。在差不多24個國家,200多個頻道,上億人,這里面包括我們提供所有的編碼、轉碼、播放、內容管理、流媒體,還有各種各樣的交互,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應用,前后三個星期。所以,這也說明了云計算對于實時媒體可以做大規模的應用,也是第一次把它驗證,我們也學到很多東西,整體來講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案例。
第二個,和這個很類似,是在國內,我們用國內的Azure來支持春晚,盡管是在國內,但是這個規模和冬奧會也差不多,時間會短一點,在24小時之內有上億人去觀看,還要去交互。而且這個是突發性事件,24小時之后就很少了。所以我們和CNTV合作,保證了春晚在網絡上的播放和交互。
這里面是很好的混合云的一個例子,其實CNTV內容都在它的網絡里,我們的Azure所提供的分析、計算、播放是在我們的云上面,雙方的交互以及配合也都是相當順利。另外,CNTV用的都是開源,所以我們對開源的支持和兼容也是比較成功的。CNTV的CIO跟我們講,用了Azure,整個部署時間從三個月可以達到三天,減少的費用是90%,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另外一個案例是Office365是跟上海市政府合作的項目,這是我們在云上的服務,也是微軟Azure上面最大的SaaS應用,這是我們整個業務有史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最早達到10億級收入的一個服務。在國內很高興我們在上海市政府得到了使用。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專題報道,關注新浪微博直播 @CSDN云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