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數據被炒得火熱,“小數據”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小數據”并不是說數據量小,而是指有針對性的、可用于支持決策的高質量數據,不需要復雜的算法、昂貴的硬件、高額的費用,任何組織、企業甚至個人都可以實現對“小數據”的分析和管理。學會簡單的算法,利用好“小數據”,人人都可以成為“數據科學家”。全球著名咨詢公司Booz & Company合伙人David Meer為我們解讀“小數據”的妙用。
以下為譯文:
回想起我在JWT廣告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們的一位客戶――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說了一件一直困擾我的事情。“你想想,”他說,“如果我在戰場上堅守一個山頭,這時我得到一份情報,即使我不能確定它100%準確,我也會基于那份情報做決定。”他的觀點是有情報總比沒有好――如果僅僅因為情報不確定就忽視它,那你就太傻了。
當然,關于大數據是否真的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客戶洞察力和運營效率,有很大的爭議。但很多公司(可能不是大多數),在新興市場、B2B工業、高度專業化或集中市場等數據相對較少的環境中運作。這些公司對我所說的“小數據”一定會滿意的。對他們來說,上校的話比最新數據挖掘算法或公共講座更能產生共鳴。
在我最近一篇博客中,我提出一個觀點:大數據的含義已經不僅僅是新的數據源、分析技術和科技,而是一種范式轉變――從基于直覺的管理向數據驅動決策轉變――這種轉變已經開始,而且越來越快。對于公司在沒有完整干凈市場數據的情況下經營,這意味著需要盡力更好地利用對他們有用的數據(這些數據或許并不完美),或使用低成本方法來創建新的數據。
下面是幾個成功的案例:
這些例子中沒有一個涉及昂貴的硬件、軟件或技術設備。數據采集費用低,在某些情況下,根本不用花錢。
利用這種數據需要的是一點點創造力和邊干邊學的意愿。選擇一個產品、一個地區和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運行一個試點項目。用這種方法,你可以向自己以及組織中其他人展示努力的回報,成本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據我了解一旦公司開始在數據分析中投資,他們幾乎從來不會停止,因為他們在業務中了解到的事情帶來的收益遠高于分析成本。數據分析產生的收益已經足夠維持自身的發展了。高管可以深入了解怎樣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或者要把數據分析應用到海軍陸戰隊上校可能需要的地方――確定什么時候可以攻上山頭進行突襲。很難為這樣的“小數據”貼上價格標簽。
原文鏈接: "Little Data" Matters,Too(編譯/毛夢琪 審校/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