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紐約從上個世紀初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樓林立、復雜的交通,一切都在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智慧,也促使它做出變革――信息化。將城市的各類數據整合到數據中心,進行統一的管理,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各種有用信息,完善城市服務系統,即使災害情況發生也能及時采取措施甚至實現城市的重建。資深媒體人Rutrell Yasin為我們報道極客們如何用數據改變紐約。
紐約城市極客小隊將繼續運用城市分析技術幫助城市管理者作出復雜的決定,改善800萬居民的生活質量,此項議程在新市長Bill de Blasio的領導下順利開展。
市長辦公室的數據分析團隊由前市長Michael Bloomberg在2013年設立,團隊成員致力于在DataBridge項目上為城市作出更大的貢獻,據MODA(Mayor’s Office of Data Analytics,市長數據分析辦公室)的官員講,機構可以通過DataBridge訪問大量監管數據并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MODA團隊也被稱為“市長的極客小隊”, MODA最近發表的年度報告聲稱該小隊會不斷努力解放紐約市的機構數據,并將數據轉移到DataBridge,用某種方法將數據集成在一起,使整個紐約的人都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就像訪問開放數據一樣。
DataBridge合并了以前單一平臺煙囪式(stove-piped)信息,允許對40個不同機構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分析,MODA發現一些新的數據模式和數據關系能夠支持決策,還可以優化資源配置。
MODA的分析項目一般分為以下幾類:信息輔助救災應急和重建;幫助紐約機構改善服務質量;分析經濟發展趨勢;與紐約機構共享數據。
例如,在MODA的幫助下,紐約消防部門應用數據和分析手段改變了FDNY(紐約消防局)日常建筑物檢查的方式,幫助城市341個消防單位更準確地定位有潛在火災危險的建筑物。
基于監測系統對全市數據庫的挖掘得到潛在危險信息,方便了對城市5萬幢大廈的消防檢查。通過DataBridge,該系統從FDNY數據倉庫以及城市規劃、建筑、環境保護和金融部門數據庫提取信息。
該系統還允許FDNY基于指定的風險標準制定檢查計劃,這些標準包括:大廈的類型(家庭、店面、工廠)、施工材料、建筑物的防火功能、高度還有建筑新舊程度、最后檢查日期、入住率和違規記錄。
與此同時,NYC建筑部門已應用數據分析處理非法改造投訴,非法改造是指一個公寓或居民居住房子超過了最高入住率,往往是原先法律規定的房屋空間被拆分成多個房間造成潛在危險。
建筑部門每年接收到20,000到25,000個非法改造投訴,200個督察負責對全市的這些投訴進行調查。MODA使用來自19個機構的數據,建立城市所有建筑物的檔案,把那些問題比較大的投訴篩選出來。
2013年12月,城市官員公布了NYC商業地圖,可以提供社區經濟活動的有關信息,幫助小企業決定在哪開展新業務或者新建分店。這一工具是由MODA聯合城市信息技術部門、電信部門以及小企業服務部門共同開發而成。
各部門計劃在2014年加入更多的交通信息、地鐵信息進一步改進NYC商業地圖,這個新的工具將實現幫助大企業選址的功能。
2014年工作中的一些其他項目:
首席數據分析師Michael Flowers在年度報告中寫道:“雖然MODA在2013年才正式成立,但能夠實現全市范圍數據分析與十二年來利用技術實現政府行為透明以及政府績效考核等穩步大范圍改革是分不開的。”
原文鏈接:NYC Geek Squad stays on mission to liberate data(編譯/毛夢琪 審校/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