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本質是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的池化,作為云的承載體,數據中心也已經漸漸顯出融合之勢。同時,客戶的需求也漸漸從分層的采購方案向完整的解決方案轉化。4月18日,華三正式對外發布“融合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為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指出了一條“新IT”之路。
華三通信副總裁兼市場部總裁 王巍
對此,華三通信副總裁兼市場部總裁王巍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我們的目標是要把數據中心從半流體、半固體的狀態,變為全流體的狀態,成為一個真正的融合數據中心;這個目標實現之后,就是真正的云網融合,整個系統面向應用是可定義的,面向外部壓力是可變化的,可以隨需而變。“
華三通信解決方案部副部長 李德剛
據華三通信解決方案部副部長李德剛介紹,華三將融合數據中心定義為八個核心構件,分別是:網絡、計算/存儲、融合產品、網絡虛擬化、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融合控制平臺和融合資源管理平臺。八個核心構件被劃分為四個層面,通過這四個層面,我們也可以看到華三融合數據中心的鮮明特征:
第一層設備層,包含了數據中心所有的基礎元素,計算、存儲還有新形態的融合產品,特別是華三年初推出的UIS設備,內配了刀片服務器、刀片網絡模塊、刀片存儲、互聯交換機等一流的硬件設備,并可結合虛擬化軟件、云管理平臺實現云網融合,并且規避了不同品牌產品間的不兼容問題,保證一站式交付。
第二層是虛擬化層,虛擬化已成為新型數據中心一個標志性的基礎技術元素,華三的虛擬化不僅包含傳統的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還有業界正在摸索中的網絡虛擬化。專訪中,李德剛介紹,網絡虛擬化的目的是能夠靈活地對接到整體的邏輯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相比計算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在技術難度上提升了一個層次。提到網絡虛擬化,就不得不提SDN,華三的融合控制器將南向接口的差異屏蔽起來,不必考慮下面是OpenFlow網絡還是NFV網絡,還是一個VXLAN網絡,實現了對網絡架構底層的抽象,直接面向應用。
第三層融合控制平臺VCFC。在以往數據中心的配置和管理都以服務器為單位,而融合控制平臺實現了對下面所有基礎元素的統一管控和協調聯動。李德剛現場通過一個典型的Demo演示了這個過程:對于一個基于VXLAN的虛擬網絡,首先通過VCFC對它進行了網段、子網掩碼以及網關的配置,這時其虛擬服務器所歸屬的地址立即和虛擬網絡完全保持了一致,也就是說網絡的定義可以和計算資源所屬網絡的配置同步完成,實現了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的的協同和聯動。
最上面是資源管理平臺,這個層面是真正地面向業務,使基礎架構層能夠快速適應用戶的業務部署、業務遷移以及業務切換。
華三的融合數據中心
雖然融合數據中心的方案很吸引人,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型數據中心也不是一件很快落地的事情,對于現有的數據中心如何演進到新的融合數據中心,華三已經跟很多客戶進行了溝通,得出的結論首先是兩個字”兼容“,比如華三有自己的虛機平臺和虛機管理平臺,同時也具備高度的開放性,可以和Vmware等平臺對接;對于Openstack平臺的支持,華三可以通過在Openstack相應的組件中設計插件的方式,和下面的控制器去做對接;同時,華三的融合控制平臺和資源管理平臺也都有豐富的API和SDK接口提供。第二,要有能力幫客戶做遷移進行平穩的過渡,而且這個過渡周期和服務市場周期將非常長。
關于融合數據中心的市場,李德剛告訴CSDN:“在這方面華三也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定位:對于一些小型的行業市場,或者是一些技術能力比較弱的行業市場,我們可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對于大型的公有云,或是互聯網的數據中心,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模塊化的解決方案,比如提供我們最有優勢的網絡解決方案。”
今年第一季度,聯通的智慧城市云平臺已經正式采購了華三的融合控制器,以及SDN的交換設備。整個項目中,聯通在全國建了五個跨廣域網的分布式數據中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機房,通過SDN將資源貫通,實現了跨中心的資源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