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移動:請講講你們是誰?你們以往的從業經歷?
劉俊彥:我們四個創始人都是做技術開發的。現在團隊已有15人,其中14位是工程師。有兩個創始人是四十歲,其他兩個創始人都是三十多歲,是一個挺穩定的團隊。之前采訪過我們的人,說我們是很典型的“老年人”創業的團隊,是有夢想的人一起創業。我之前在做紅帽開源后臺中間件研發,有三位創始人做過開源項目。
我們做環信這個即時通訊云服務,是因為以前看到開發者都在重復做同樣的事情,浪費時間、資源和精力。我們就想,能否做一個有關移動互聯網上使用的標準化的即時通訊云服務模塊,供開發者使用呢?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市場需求很大,加之我們幾個都是長期研發開源軟件的,因此就有了今天的環信。
環信單聊與群聊功能Demo
CSDN移動: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工具?
劉俊彥:我們看到移動互聯網現在的開發趨勢跟2000年的桌面互聯網很像,企業或者開發者對App蜂擁而上,造成的后果是花了大價錢和精力后,往往思路還不對,正在走彎路。 這些現象很容易讓人想起2000年左右的中國桌面互聯網,當時很多企業做網站,動不動就要花幾萬塊錢,而現在因為有很多開源的免費的軟件,業主自己做一個網頁只要75塊錢就可以做成。所以,我認為今天的移動開發,以后一定會走上同樣的路子,因為技術的推動以及廣大開發者的努力,出現了很多標準化的軟件模塊,加之云服務化,非常方便企業和個人,甚至是初級開發者使用,這樣就降低了移動互聯網的使用門檻,節約了開發者的時間,會讓移動互聯網變得更加繁榮。
在移動互聯網垂直服務領域,我們認為移動IM是最后一個沒有被攻破的堡壘。現狀是相當于每個人都在重復做同樣的工作,并花大量的時間,接過做出的還不好用。所以,我認為非常適合把它變成標準化的即時通訊云服務。
我們認為,在微信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生態圈,以后的社交是個被打散的社交,以后社交會被打散在很多不同的溝通場景里,甚至被打散在很多不同的App里。那么這每一個特定的溝通場景,其實都是一個特別好的創業機會,但是以前這種創業者把握這種創業機會成本太高了,因為每個團隊都要自己去做社交系統,花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這個成本太高了。我們就想幫助開發者做社交系統,你的App想怎么樣跟別人的App做錯位競爭,找到自己獨特的點,這個我還真幫不了你。但是如果你今天找到我,明天我就可以讓你擁有一套在技術平臺上可以和微信相媲美的及時通訊工具,而且非常的穩定,非常的可靠,微信有的功能你都有,單聊、群聊、發圖片、發文字等所有的功能都會有。我可以幫你降低一些成本,節約開發時間,比如還可以幫你節約你的二十萬塊錢,你就可以雇幾個很好的工程師,這是我可以幫助你的。
CSDN移動:開發者有什么樣的需求?
劉俊彥:一個App想要加入微信這樣的聊天功能,基本上的選擇是找一個開源軟件開始做,一個比較有經驗的技術花三、四天的時間,可以做到發送信息。但接下來還有很多的坑點,而把丟消息的坑點、群聊坑點、各種不穩定的網絡環境下的坑點等都解決一般需要三個月時間,才基本能上線。像微信這樣各種優化,很多都需要花九個月時間。我的手機上就有一個應用,一個很大的廠商出的應用,在我手機上已經裝了五個月,目前在我的電量排行榜和流量排行榜上排第一,說明它還沒有做任何的優化。如果只把開源軟件拿出來使用,不做任何優化就是這樣的結果,一定會在電量和流量排行榜上排第一的。 就算把這些做好了,團隊也會扛不住。現在各種互聯網上新的IT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就算有人打補丁搶救,也需要花費很多精力。
IM不像搞個網頁,慢點也能用。IM是要求非常高的一個程序,如果發一個消息那邊三四分鐘收不到的話,用戶就會來找你麻煩。這就對機房的運營環境和帶寬的要求都非常高。
現在大多數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都不具備高并發的技術。現在互聯網的特點是,今天是一個草根的App,說不定明天就能爆發,有百萬和千萬的用戶,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夢想。但真達到了百萬和千萬用戶的時候,大多數團隊是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的。
CSDN移動:環信針對移動開發的哪一個環節?
劉俊彥:這個產品的名字叫“環信即時通訊云”,簡稱“環信”。我們定位自己是“國內首家即時通訊云服務提供商”。環信將以前非常復雜的即時通訊功能,變成一個服務器端的API和客戶端的SDK,這樣,移動開發者可以在任意的App里嵌入像微信類的聊天功能,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家App在集成環信的SDK,平均接入時間是四小時到兩天左右。
環信Android代碼示例:
// 初始化環信SDK EaseMobChat .getInstance().init(appContext); //創建一個消息 EMMessage msg = EMMessage.createSendMessage(EMMessage.Type.TXT); //設置消息的接收方 msg.setReceipt("bot"); //設置消息內容。本消息類型為文本消息。 msg.addBody(new TextMessageBody("你好,環信!")); //發送消息 <span>EMChatManager.getInstance().sendMessage(msg);</span>環信iOS代碼示例:
// 創建一個聊天對象 EMChatText *text = [[EMChatText alloc] initWithText:<span>@"你好,環信!"</span>]; // 創建一個Message Body EMTextMessageBody *body = [[EMTextMessageBody alloc] initWithChatObject:text]; // 創建一個Message對象 EMMessage *msg =[[ EMMessage alloc] initWithReceiver:<span>@"bot" bodies</span>:[NSArray arrayWithObject:body]]; // 發送消息 [[EaseMob sharedInstance].chatManager sendMessage:msg progress:nil error:nil];
五行代碼+服務器集群架構
環信的基本功能,微信有的功能,環信上都有,微信沒有的功能,環信也有。單聊時,消息發送回執,自定義消息類型等微信沒有的功能。群聊時,可支持五百人或兩千人的大群。還有實時語音、實時視頻,Web IM等功能。
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對即時通訊很細的地方做了優化,比如在流量優化、電量優化、網絡環境下不穩定長鏈接的優化等方面,我們都做了很細致的工作,這些其實也都是很花時間的工作。
環信提供多種風格的UI模板,100%開源。意味著開發者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源碼基礎上快速改出適合自己的聊天頁面。
同時,我們非常注重安全,所以做了很多安全上的處理,端對端加密、本地存儲加密、服務器端加密、圖片加密等。 總之,我們有個宗旨就是,降低開發者開發適當應用的門檻,更快更好的讓其開發投入應用。
環信安全加密架構
CSDN移動:產品做了多久?什么時候推出的?
劉俊彥:去年四、五月份開始做。今年6月1日環信 正式上線,上線之后到現在有3000多名注冊開發者,有不到400個注冊的App,這些App正在集成或者已經完成了集成,他們正準備在上線過程中。移動社交,做移動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的App都有。
CSDN移動:開發中有什么坑,怎么邁過去的?
劉俊彥: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團隊也走了很多彎路,后來發現我們就是想做一個小而精的團隊,不想搞一個幾十人的團隊做很多項目,就想搞一個十幾人的團隊把產品做好。這就是我們這個團隊的特點。去年底我們經常開會,每一個月會開一次會,我們在黑板上寫著可能還剩下的十項功能,就開始減,我問這個可不可以砍?這些功能都是大家花很多時間做出來的,如果不可以,不是我們核心功能的,就會被砍掉。我們當時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每月個都會開一次會,就會砍掉一兩個功能。我們只想很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即時通訊云服務,別的都不做,我們要把即時通訊做得最好,把它做到最深和最透。這也是我們現在和以后這個團隊要發展的方向,把即時通訊技術做好和做精。只要跟即時通訊有關的,我們都會做好,只要一想跟即時通訊有關的,我們就想辦法搞定。
CSDN移動:如何收費,盈利模式如何?
劉俊彥:我們的收費模式是:App終端用戶在5000人以下,完全免費;5000到100萬人,四分錢一個人一個月,這個人數是指同時在線的人數。
如果一個App有100萬注冊用戶,通常來說能有10萬的日活躍用戶,就已經很好了。再考慮到這10萬用戶會在不同的時間點上線,所以同時在線能達到1萬人已經是很好的數字。
環信收費價格
所以5000人同時在線的付費成本基本上可以支持五十萬注冊用戶的輸出,就是說App注冊用戶約在50萬以下不需要向環信付費,可免費使用環信。注冊用戶在50萬以上,4分錢也是價格非常低,非常厚道,是自己運營成本的1/4,付出這點錢就可以用上環信即時通訊云服務。
CSDN移動:環信對社交的未來暢想是什么?
環信團隊
劉俊彥:我們覺得在微信之外還有一個更廣大的生態圈,由千千萬萬個垂直的App組成,有千千萬萬垂直的溝通場景,這時候的社交是打散的。這是一個垂直的關系鏈,是獨立在熟人社交圈之外。每一個App生長空間一定是在垂直社交鏈上,在垂直社交鏈上把社交做好,做深和做透,才有生存的空間。 環信就是幫助開發者把握住每一個這樣的機會,因為以前的成本太高,環信幫助開發者把成本降下來,把他的用戶留在他的App里,形成交易閉環。
【《近匠》游道易副總裁孫可:發行商眼中的手游市場】《近匠》第42期,在手游大時代的今天,巨頭涌入、全球化競爭、渠道為王、山寨林立等特點使手機游戲這個行業的競爭壓力陡然增加。中小型團隊的出路在哪里?國外精品如何做好本地化?創業公司如何準確定位,把握時機?
【《近匠》云巴創始人張虎:低門檻云服務為小團隊創造更多機會】《近匠》第41期,前極光推送CTO張虎創業,創立后端云服務品牌云巴。本期近匠專訪張虎,他認為開發者不應為后端開發的共性需求和后期運營投入太大成本,低門檻的云服務將會給低投入的小團隊帶來更多機會。
【《近匠》iMAG:移動應用快速跨平臺開發工具】《近匠》第40期,移動開發工具iMAG采用XML+Javascript技術開發原生跨平臺應用。適合企業快速移動化的同時,iMAG也向個人開發者提供免費版。
回顧更多內容及線下開發者活動信息,請關注mobilehub公眾微信號(ID: mobilehub)
尋求《近匠》免費報道,請私信:@CSDN移動,或發送郵件至mobile#csd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