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敏捷方法已經成為主流。隨著一些主流設備的成功,比如iPhone推動了體驗設計的飛速發展。設計成功與否不再是由產品經理、設計師決定,也不是死板地按照設計需求清單來,而是直接由用戶決定。 因此,設計師、開發者更加注重將UX融入到敏捷開發中。而隨著敏捷UX(Agile UX)的流行,設計師們又開始朝著精益UX(Lean UX)發展。
時常會看到網上在探討敏捷UX和精益UX之間的區別是怎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將兩者進行互換,那么這兩者指的是同一件事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傳統用戶體驗、敏捷用戶體驗和精益用戶體驗的關聯與差異
當軟件遇上設計
敏捷開發植根于軟件創造,軟件開發是關乎到交付結果,而不是外觀設計和用戶體驗。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設計師開始進入軟件行業。那個時候設計行業并不像今天這樣受到人們重視,軟件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事實上,這是因為很少有人關注終端用戶。
敏捷UX――注重協作與交互
敏捷設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個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遵循敏捷的實踐來發現問題。 第二步,用敏捷的原則來分析問題。第三步,用恰當的設計模式來解決問題。敏捷UX強調各個環節、各種角色和技能的融合。
敏捷UX開發原則:
敏捷UX和傳統瀑布式UX不同之處在于它與交付過程的強關聯關系,對于人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那么如何建立敏捷UX團隊?比如, 和設計師建立一對一Meeting;和產品負責人建立定期的溝通管道,了解項目進行時遇到的設計挑戰; 和其他團隊管理者建立月會分享成功或失敗的例子;召開每周UX團隊會議,讓大家分享敏捷開發的經驗,相互借鑒。
精益 UX――做事比分析更重要
與敏捷UX不同,精益UX來源于創業文化。旨在產生一個可行性產品,并將其盡快推向市場。這一過程的重點在于創建核心產品、建立市場需求,并逐步創建最終版本的一系列步驟,它是一個將開發快速化的實踐方法,并專注于如何確實設計出好的使用者體驗。精益開發模型測試注重的是整個開發過程,遵循創建―衡量-精益的過程,這也被稱為“精益循環”。
精益 UX非常依賴跨職能合作,要想效率高,就必須每時每刻不斷地和團隊進行交流。這種持續的交流讓設計師不必再耗時費力地進行交付,而是盡量讓整個團隊達成共識。 精益 UX的通常做法:精益 UX使用協作、跨職能合作的方式,不依賴完備的文檔,強調讓整個團隊對真實產品體驗達成共識,從而盡快把產品的本質展示出來。精益UX認為做事比分析更重要。
精益UX開發原則:
寫在最后:
為了融合完美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技術和專注點。從本質上講,敏捷UX描述的是敏捷開發方法論在UX設計中的上下文情景,旨在統一開發和設計師在產品開發中的敏捷過程。而精益用戶體驗是一種把產品的真實特性快速曝光的行為。它通過合作,跨職能的方式來減少對于完整文檔的強調,而更加關注于對所設計產品的真實體驗的共同理解。
所有的用戶體驗設計是依據人類行為的理解,有人認為精益 UX只是為了很好的執行UX。敏捷 UX開發完美的產品,而精益 UX則是精心打磨出的產品。很顯然兩者的目的是一樣的,但是過程卻不一樣。因此,選擇哪條路徑,要取決于你的Web項目。你認為呢?
參考來源:Andersramsay、Webdesignerdepot
推薦閱讀:淺談Lean UX:我們到底該怎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