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現場報道】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于2014年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立足實踐,以國際化的視野,幫助與會者了解全球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從應用出發,探討交通、醫療、教育、金融、制造、數字娛樂等行業領域的實踐經驗;并通過技術專場、產品發布和培訓課程等方式,深度剖析云計算大數據的核心技術。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 王峰
在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全體會議上,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王峰發表了主題演講“中國電信天翼云,助力智慧中國”。王峰首先介紹了技術和環境的發展給云提供商帶來的機遇。隨后他指出,全球云業務處高速發展階段,中國是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在中國,2013-2017年的CAGR高達26%,遠高于17%的全球平均增速。 2013年云計算市場空間約為134億元人民幣,至2017年,國內云計算市場空間將達到372億元。最后,王峰以中國電信的實踐歷程為背景,分享了中國電信的大數據應用經驗、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內容。
以下為現場實錄:
在2012年,中國電信提出了新三角戰略,決定做信息內容參與者。一年多后,中國電信已推出非常豐富的互聯網的應用,并將開放平臺和一些自主研發功能和合作伙伴共享,而這些應用的基礎就是云計算資源。
全球云業務處高速發展階段,中國是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從全球來看,近幾年云計算發展兇猛。到2017年全球復合增長率達到17%,國內中國云計算的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6%。
技術和環境發展帶來的機遇
再看我們國家的政策,民眾的需求對云計算起著很大的拉動和促進作用。特別是我們國務院發布了信息消費的指導意見。對于政府和企業,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自己的IT也給予了很明確的推動和指導。隨著4G的到來,豐富的視頻應用,豐富的網絡內容,也使我們云計算的發展得到很大的促進。
大數據從2012年開始,從一個非常熱的詞已經實實在在的落地到我們身邊,有一些實際的應用,那么大數據進入實際腳踏實際的應用,對云計算應用也是不容小視的。對于云計算的需求也有很大拉動。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中國電信對云計算發展抱有很大信心。
1. 實踐歷程
說中國電信云計算歷程,要從09年開始,經過5-6年的努力和實踐,當下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獲得了很多業界的第一,特別是品牌、業務、專業運營、基礎園區建設上,我們都是業界的第一,今年更是首批通過了可視云認證。
2. 實踐成果
具體成果方面我們在業界可以做到非常領先的,像百度IO的目標,IO的能力,能提高多少用戶的處理能力,對數據處理能力并發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同時,中國電信更是一直從事著自主研發工作,而以前,運營商都是買設備招標采購。由交換機和路由器搭起這個網絡,但云計算是自主研發迭代開發的產品,而且通過非常知名國際客戶的測試和認證,目前已經開始提供服務,這個能力也是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達到這個水準。
另外一個是品質,我們的服務也是在這兩三年邁出很艱難的一步,我們由過去網絡客戶的服務逐步的衍生到云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的這種運營的服務。當然我們引進了大量的互聯網的人才來補充我們能力,現在我們在云計算整個運營上達到很高的品質。雖然大數據大數據是盡力而為,但是我們服務的客戶是黨政軍、政府大的企業,還是有很高運營上的要求。我們理解作為運營商做云計算整個的運營水平其實和你們開發水平同等重要的,當你擁有大量客戶的時候,你運營水平是決定你成敗的,這個也是我們非常重視整個運營水平的關鍵。通過這兩年的實踐,去年我們517上線,全年我們銷售五千臺以上,在政務、教育、金融、園區各個領域里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突破,規模也在不斷的上升。
剛才致辭過程中吳部長講到可信的問題,我覺得工信部搞得可信認證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作為云計算的服務商都應該參加這種認證,也是對自己能力的檢驗和提高。特別對不同帳戶下客戶的信息保護、隔離,使他能夠放心把數據和各種應用交由我們承載,這個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在給國際知名的廠商提供云計算服務的過程當中,他們對于數據的可達性,對于數據可用性和數據的安全性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所以有的時候大家經常講云計算到底是提高了安全性還是降低了安全性,我想從技術上可能是目前云計算還不適合承載的一些類型,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云計算實際上提高了它的安全性。打個比方,前兩天微軟提出Win XP停止服務運營,我們大量PC上面的windowsXP暴露在各種攻擊源下。如果,你使用桌面云,那么我們會統一維護,桌面只是一個終端,沒有操作系統,都在云端長,這些黑客還能攻擊你什么,這一點云計算在某些程度提高了客戶安全性和可靠性。
整個資源布局,中國電信在貴州信息園區,整個全國4+2的布局我們順利完成。為什么有4+2的布局?我們體會的云計算不再是過去的數據中心滿天飛,地域性很強,云計算的模式是一種大規模的集約的能夠低成本部署這些資源。不再是靠用戶很近,云不是在身邊,云是在云端。從整個性能指標和質量指標上我們完全可以保證。當然我們4+2大格局之下我們會在桌面云一些對于延時實驗比較敏感的我們在全國有一些統一的布局,總之我們隨著業務和需求部署我們整個資源的布局。
在整個產品解決方案上面,通過這兩年我們體會和反思,我們感覺在公有云能夠體現我們整個品牌和服務,為廣大的客戶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得計算和存儲的資源。作為一個運營商來講,我們在私有云為政府和大企業提供服務方面也很有心得的。為了讓用戶更加信任,提供商必須在這些方面滿足它功能的個性化,自管理能力這些方面這兩年做的非常好的。
下一步,我們將在專署云和混合云彈性擴展方面來進行我們的提升,提高我們能力。這樣能夠真正使我們企業客戶,使我們政府在大需求規模到來的時,很方便、很快速的提升能力,混合云將是今年和明年中國電信努力發展的一個方向。
智慧城市,教育信息化方面都有很好實踐的案例,明天下午我們有專場發布,希望各位專家參加我們發布會,共同推進電子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發展。
未來三年我們中國電信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把云計算作為中國電信三年再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板塊。大家記到有一個數字中國云計算綜合增長率達到26%,我們中國電信會達到156%。到2017年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18%。大數據方面我們中國電信的優勢在于我們平臺優勢,我們近幾年搞綜合平臺,綜合能力開放平臺也聚合大量合作伙伴,這是我們平臺優勢。網絡優勢都是歷次會議我們講的比較多的,我這里不再展開了。數據的優勢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中國最大的寬帶網,我們有一億多固網的網民和兩億移動的用戶,那么這些用戶實實在在每天都在上網消費,所有通信都是我們很豐富的數據資源。
作為中國電信我們切入首先還是要堅持要發覺自己的優勢,同時上下游我們要通過開放、合作、聯合,共同發掘大數據的價值。中國電信在大數據方面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應該是先穩固好整合做好內部數據的應用,然后我們網絡的上網消費和我們經營數據上我們能夠做出我們的一種支持性、決策性的應用。
最后一步我們是提供API的接口給我們合作伙伴,由它使用我們數據,最終我們通過數據聯盟把我們大數據的應用和既有數據合作伙伴數據聯合起來,真正做到大數據的應用,共同開發。
其實云計算和大數據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相輔相成的,從我們這兩年的實踐來看,今年我們也正在搭起我們集團整合的大數據分析平臺,我們現在日處理能力能夠達到20億到120億,到明年我們達到1200億到1500億數據的條目。我們也想通過我們內部的整合在2014年能夠使我們內部應用整合推出來,在2015年具備這些能力以后我們再和我們合作伙伴共同創造大數據更加豐富的應用。
5月13號在北京會議中心,中國電信召開的開放合作大會,董事長表示,中國電信愿意在資本、業務等等各個層面我們開放合作。云計算已成為中國電信對外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們也希望有興趣有實力能夠在新的機制上,能夠創造出更多活力伙伴和我們攜手共同創造美好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未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專題報道,關注新浪微博直播 @CSDN云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