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ES展會上琳瑯滿目的硬件,不由得讓人感嘆2014年互聯網硬件的崛起。同時,也使不少人想要從硬件著手,走上創業之路。但是對于互聯網硬件的本質,你真的了解嗎?若仍是一知半解,那談何創業、創新?本文將向您展現,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搜狗CEO王小川對互聯網硬件行業及本質的解析。
圖:搜狗CEO 王小川
硬件領域三個形式化陷阱
免費低價、快速的迭代和過早進入社交和社區,這三點,在互聯網領域里面,我們通常認為是可行的,或者是寶典般的精神,然而在硬件領域里卻構成了三個形式化主義的陷井。
三個典型的誤區:第一,免費和低價是最大的誤區。硬件和軟件本身的商業模式是不一樣的。在互聯網公司做軟件時,若你的用戶呈幾何級數增長,成本是基本不變的。硬件庫存的壓力,后面的費用,并不滿足這樣的一個條件。同時,低價是比免費更危險的提法,硬件低價的背后直接連接著服務的收費。比如,Kindle閱讀器使亞馬遜的銷售量提升20%,他們的低價是一種營銷的策略,而不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前幾天我跟一個投資人聊,我說你現在正在害你的投資團隊,因為他在提倡他的團隊把價格降下去,降到200塊錢以內,他們團隊說沒問題,即便降到200以內,利潤率也是在1/3以上,這很危險。與其提倡以前的傳統硬件工具,我們不如在背后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它是一個核心競爭力,我們不應該用便宜打動用戶。我們核心提倡的是它的功能和服務帶來的競爭力,而不是走到傳統軟件互聯網里免費的邏輯中去。我們可以在一年里評判,給大家做一個預言,如果兩個同樣功能的產品,大家拼的地方,應該是往更高價里面走,而不是往低價里去。
第二,快速的迭代。軟件迎新是一件很快的事情,而且成本很低。當我們做硬件的時候,若尋求更多的迭代發布,那離我們所要的品質會差很遠。硬件對工藝的要求非常高,即便是蘋果,它的軟件更新速度很快,但硬件一年也就發布一兩款。
第三,過早進入社交和社區。就像做智能手環,核心功能是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注重給用戶提供服務。今天我看到大多的手環,由于核心能力不足,陷入到互聯網邏輯中去,過早的進入社交和社區。
并不是說一定要避免免費,避免快速迭代,但是這個事情,第一,有很大風險;第二,一定不會構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硬件的本質精神,不是免費,不是迭代,而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對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六種解決方式。前三種是在PC時代解決的,連接人和人、連接人和交易、連接人和信息,這三種解決方式,以騰訊、淘寶和百度最具代表性。后面的三種依靠于新的硬件,分別是手機、連接人體、連接設備。2010年作為服務的元年是智能手機爆發的年頭,當前三個連接滿足之后,手機的到來使得我們連接互聯網場景從辦公室、家里走向了生活的衣食住行,無所不在。連接人體的時候,是靠傳感式設備,使人體本身的信息被數字化連接到互聯網上,最典型的就是Google Glass。
硬件三階段:工具、智能、智慧
在這個連接之外,再往后走,到2015、2016年以后,互聯網還會有一個革新的地方,那就是大腦的智慧。連接的問題解決后,需要解決的就是更加聰明的問題。我對智慧有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幫助用戶做出選擇判斷。
硬件分為三個階段:工具階段,這個硬件本身不具有對信息做加工處理和判斷的能力,是傳統的硬件。智能階段,它的硬件智商大于零,這種智力水平通常小于使用的用戶,比如智能冰箱,溫度到了多少就怎么樣,或者智能微波爐、智能電飯鍋。這樣的智能是需要利用芯片做處理的。而如今大量的硬件還是處在這樣一個階段,能夠幫助用戶更懶,卻還不具備革命顛覆性的能力。
所以,最終一個就是智慧階段。當然,這是我的一個預測,在這個階段,硬件的智商在一個局部的服務里開始大于等于用戶。這種硬件的實現基于兩點:
舉個例子,今天什么樣的服務能夠比用戶聰明?也就是說你問你的朋友不如去問這個服務,這樣的軟件或硬件本身提供的選擇及判斷能力,是超過你去問其他人的,比如Google。為什么Google這么聰明?并不是它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帶來的,而是它通過對網頁進行分析,不自覺地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以正文或者超鏈接的形式展現。這樣的數據處理使Google的服務更加聰明。我認為在2015到2020年之間,這樣的數據處理能力會跟硬件產生融合,硬件聯網才有機會做數據的加工和分享。
未來互聯網精神下的硬件發展脈絡
測量、連接和智慧,這三個關鍵詞代表了互聯網精神與硬件的完美融合。第一,它需要通過傳感器獲取現實中的數據。第二,能夠通過連接能力把這樣的數據跟整個互聯網做對接。今后五年內,數據不僅能被連接,還能通過互聯網集中的分析和處理得到加工,最后使得數據重新返回到使用硬件的用戶手中,去幫助用戶進行選擇判斷。這就是我所構想的,未來互聯網精神下的硬件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