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專稿】2014年,對于中國的云計算市場來說,注定是發展飛速的年份,因為有了亞馬遜、微軟和IBM等國際云計算力量的涌入,國內云計算市場進入了群雄逐鹿時期。亞馬遜AWS的加入,曾經一度引起公有云玩家的集體發力,影響可謂巨大。入華后,AWS的一舉一動也是牽動著產業敏感的神經。
在剛剛過去的第六屆云計算大會上,CSDN云計算采訪了亞馬遜AWS全球市場副總裁 Ariel Kelman。在一個小時的交流中,他詳細回答了關于市場趨勢、產業競爭、生態系統建設、國內運營最新進展等諸多細節的疑問。
亞馬遜AWS 全球市場副總裁 Ariel Kelman
采訪中重要的觀點包括:關于云計算市場,全球各地市場是同大于異,早期的云計算采納方式與其他顛覆性技術完全一樣,市場競爭帶給用戶更多選擇,下一個公有云服務熱點領域會是企業市場應用;關于建議,對剛進入云服務的創新企業一定不要去求大而全,要小步快跑,快速反應并將產品推向市場,剛接觸云計算的企業要先選用低價值、低風險的項目做試點,積累有實際動手的經驗再推廣;關于AWS中國最新進展,會盡快讓AWS在中國市場推出服務,計劃讓大部分的全球服務都能夠在北京區域提供。
免費訂閱“CSDN云計算”微信公眾號,實時掌握第一手云中消息!
CSDN作為國內最專業的云計算服務平臺,提供云計算、大數據、虛擬化、數據中心、OpenStack、CloudStack、Hadoop、Spark、機器學習、智能算法等相關云計算觀點,云計算技術,云計算平臺,云計算實踐,云計算產業資訊等服務。
世界各地云計算市場是同大于異,都是為了削減資本投入和運營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業務敏捷性,并且擁有覆蓋全球的能力對中國客戶至關重要。
問:亞馬遜云計算自去年宣布進入中國,一直在緊鑼密鼓的做工作。這是亞馬遜第一次參加中國云計算大會,Ariel Kelman,您也是第一次參加云計算大會,感覺如何?
Ariel Kelman:事實上,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整個大會充滿生機,與會人員蕩漾著這樣的能量,確實讓我感到很興奮。
自去年12月,我們正式把AWS落地中國之后,我們也宣布了在中國北京的云服務部署,我們和本地合作伙伴網宿科技和光環新網緊密合作,同時我們和北京和寧夏自治區政府也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也在積極配合中國政府監管合規的工作。
目前,AWS在中國提供有限的預覽版,部分中國用戶正在進行測試性的使用,客戶的反饋到目前為止非常好,我們正計劃進一步擴展在中國的云服務。
問:AWS一年一度的re:Invent大會聲勢非常浩大,與中國云計算大會相比,您認為這兩者有什么不同?這背后,折射出中國云計算的發展和美國云計算的發展有什么不一樣?
Ariel Kelman:談到我們亞馬遜的re:Invent活動,今年的re:Invent將于11月11--14號舉行,我們一般都是邀請亞馬遜的客戶和合作伙伴來參加。今年,我們期待中國客戶的參與。
此外,你還問到云計算中美市場的差距,其實就我們來說,我們在世界各地發現,其實云計算在各地市場是同大于異。為什么這么說呢?全球的客戶為什么要采納云計算?其實客戶就是希望能夠削減資本和運營層面的成本支出,從而提高業務敏捷性,能夠有一個全球的覆蓋。
開發人員方面,不論是在中國、巴黎,還是里約熱內盧,都希望自己的應用開發出來能夠進入全球的市場,能夠使用全球基礎設施的支撐,這是我們看到的,所以用戶之間更多的是共通點。
問:傳統成熟的企業IT市場是萬億美元級,目前公有云在全球范圍才達到百億的級別,這兩個市場的差距還是比較大。不知道從亞馬遜的角度來看,公有云成為企業IT主流的時間點是什么樣的?
Ariel Kelman:其實我希望細化這個問題,我們不談主流非主流,因為它還要分場景。在開發測試場景上,公有云基本上用得非常普遍了。我覺得下一個公有云服務會推廣的比較快的領域會是企業領域的應用。一個客戶案例就是聯合利華,它的官網有幾百個不同類型的產品,公有云服務的規模和性能能夠很好的滿足企業客戶的需求,所以我認為企業市場會是企業公有云接下來的熱點領域。
對于企業市場的云應用,公有云的應用其實和其他創新技術的采用模式是一樣的。目前,企業面對公有云或是其它云服務時的現狀是,企業會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和需求,挑選最適合的項目進行嘗試,逐漸積累經驗,逐步擴大云計算的應用范圍。
云計算是一個以兆億美元為單位計算的大市場,競爭對于用戶來說是有更多的選擇,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剛進入云服務的創新企業,在技術產品開發方面要做到小步快跑,不求大而全,在建立產品信心后快速反應將產品推向市場,然后根據需求不斷完善。
問:實際上,中國云計算市場的參與者很多,盡管AWS強調把重點放在用戶上而非競爭上,但進入中國AWS確實面臨很多的競爭對手,所以面對中國用戶,AWS要怎么說服他們選擇AWS?
Ariel Kelman:其實看到云計算的市場有這么多的參與者,我并不覺得吃驚,因為談到云計算所帶來的價值確實是非常大,而且它也推動著我們整個IT行業的重心轉移。其實,大家都不希望買更多的服務器,客戶的想法是能夠以快速的方式獲取IT的服務。
云計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它的價值是以兆億美元為單位計算的。在這個市場上,有幾家公司,對于客戶來說有更多的選擇,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是這個市場健康發展的代表。
我們認為對于客戶來說,AWS有自己的非常獨到之處吸引客戶來選擇AWS。客戶告訴我們選擇AWS有三個原因:
1. 亞馬遜在云服務方面非常豐富的經驗。在亞馬遜AWS內部有這樣一句話,對于經驗沒有壓縮算法存在。意思就是云計算的運營經驗無法跳躍,也就是必須做好每一步,沒有捷徑可走,這樣才能打造完美的用戶體驗。這方面,亞馬遜建立了非常成熟的服務流程,來做好這些服務和產品,保證我們的云服務是快速、安全和可靠的。所以不管是作為硬件、軟件和服務的公司,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 我們所提供的云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僅僅包括計算、存儲,還包括很豐富的其他的基礎設施以及引用服務,我們都能夠有效的提供。另外,從2006年開始提供服務開始,我們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服務和功能推出。對于開發人員來說,我們多樣的服務和產品極大地方便了他們在AWS平臺上進行軟件的開發工作,比如自動化管理的流程、彈性服務幫助開發者將重點放在和業務相關的領域,專注于客戶自身的創新。
3. AWS服務覆蓋全球。AWS全球分成十大區域來提供我們的云服務,獵豹這家客戶用了我們八大區的服務,而且每天支持3.6億的用戶,支持移動終端的數量是5億臺。他選擇我們云服務,就是因為我們能夠給它提供非常可靠和廣泛的云服務,以及能夠幫助他們很好地控制客戶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問:就中國云計算大會的反饋來看,不僅僅是創業企業,政府部門和一些大型的企業對公有云也非常感興趣,甚至已經有很多企業在使用和嘗試。眾所周知,AWS去年拿到了CIA的云計算合同,能否談談AWS公有云服務如何服務對數據比較敏感的政府機構?有什么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分享?
Ariel Kelman:確實,對于政府部門這類型的客戶,他們在安全方面的要求是超過那些大型企業的。我們知道安全方面的需求都是在發生變化的,所以對于這類客戶我們會針對它們的需求開發一些新的功能,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們AWS在全球有很多這樣的客戶,尤其一些大型企業客戶,所以我們總結了各種各樣的不同客戶在安全方面的需求,積累了一套完善的安全方面的服務。若你是一家小企業根本不用關心我們做什么,我們有既定的服務,它是滿足了非常全面的安全控制的要求。
問:中國較大的阿里云目前年收入剛到1億美元門檻,說明中國的云計算市場似乎還處于構建生態系統的早期。能不能講一講AWS早年同期時的經驗?如何吸引最早一批用戶?他們有什么特點?服務出現故障時, AWS又是怎么處理的?
Ariel Kelman:這么多年以來,我們AWS在發展的道路上確實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但是我覺得我們做得最正確的就是在產品技術開發方面。我們對剛進入云服務的創新企業的建議是什么呢?在技術產品開發方面一定不要去追求大而全,而應該小步快跑,當你對某個技術產品有信心時,應該立刻快速反應向市場推出,然后再不斷根據客戶的需求完善并做大產品。
我們看到一些云服務供應商,想著要提供一整套的云服務方案,滿足客戶所有在云服務方面的需求,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等他們的產品上市之后,已經落后于客戶需求兩年了。
AWS的做法是有一個可行的技術我們推向市場,形成一個初步的服務產品,客戶用過之后,吸取客戶的反饋意見,把它做得更好,我們的哲理就是避免去犯大的錯誤。
問:云計算一個IT基礎設施服務,主要與企業和開發者打交道,亞馬遜做電子商務出身,更多是和消費者打交道,跟開發者打交道比較少,AWS是怎么通過建設生態系統產生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使平臺不斷成長的?
Ariel Kelman:首先我談一下亞馬遜為什么會推出AWS服務,一切就起源于在2000年初我們亞馬遜做電商的業務。當時我們亞馬遜自己IT技術團隊的人員就遇到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最后我們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后來,我們思考世界上必然有很多公司面臨一樣的問題,我們要把我們在IT方面的經驗分享給其它公司,這就是我們AWS的起源。
其實,一開始我們絕對沒有刻意地說AWS適合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我們堅信像這樣的一種技術、這樣的一種服務適合于各種類型的企業,只不過云計算和我們過去所看到的,當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出現,它的早期采納的樣式是完全一樣的。大家都會說這是開發人員用的,小企業才用的,或者有企業開始用了,他們說企業雖然用,但是對于企業的關鍵業務來說它們絕對不會用,最后發現企業的關鍵業務也開始使用云計算技術了。所以AWS云服務的發展也是沿著這樣一些路線來的。
最近我們所開發和推向市場的新的AWS云服務的功能,就是能夠讓企業把云服務用得更好。
AWS中國方面,盡快讓AWS在中國AWS有普遍獲得性;價格方面,馬上會有最新的發布;云服務產品方面,計劃讓大部分全球提供的服務都能在北京區域提供。
問:我遇到很多這樣的,國內企業的技術負責人開始發現不應該按照傳統的方式使用 ,而是現在應該有一些新東西和新的選擇看。面對這樣企業的CIO、CTO,你對比較大的公司有什么建議?從整個公司的IT架構的規劃來講,面對現在公有云的選擇,您怎么向他建議?
Ariel Kelman:千萬不要在云計算方面過度規劃,可以先選用低價值、低風險的項目做試點。首先,讓公司內部的開發員、架構師、IT人員對云計算形成一個概念,有實際動手的經驗,并且在這方面積累自己的信心,然后再做具體云的應用,對云計算做更多的推廣。
問:自AWS進入中國,發布了有限預覽進行測試,但是有更多的用戶沒有這個機會,他們非常希望能盡快用到AWS服務,不知道在AWS中國的進展怎么樣?
Ariel Kelman:其實,已經有很多的中國客戶在使用AWS在全球的云服務的基礎設施,所以當AWS落地中國后,AWS北京區域客戶的云計算需求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驚喜。但是為了給客戶提供卓越的云服務體驗,做到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還要符合監管部門的需求,我們正在與中國本地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盡快把我們AWS的服務在中國擴展開來。
問:其實很多開發者和用戶都在問,AWS什么時候能夠完全開放,中國區域什么時候能夠商用,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價格能夠跟美國同步,這方面Ariel Kelman有什么看法?
Ariel Kelman:我們會盡快的讓它能夠在中國AWS有普遍獲得性;價格方面,我們馬上會有新的發布;在具體云服務產品方面,我們計劃讓大部分我們在全球提供的服務都能夠在北京區域去提供。
問: AWS成功與整個生態系統、尤其是合作伙伴有很大關系,AWS有沒有將國外合作伙伴帶到中國的計劃?另外AWS有沒有在中國扶持一些本地的技術合作伙伴的計劃?國內的公司如何才能參與這樣的計劃?
Ariel Kelman:其實,我們在中國北京區所做的業務拓展流程和我們在世界上其它區域做的流程是完全一樣的。我們全球的咨詢公司合作伙伴和技術公司合作伙伴肯定會把開發出來的軟件放到AWS平臺上,如果AWS增加一個新的區域,合作伙伴的技術和產品也會進行同步,使得它們的應用和服務在新增區域是可獲得的。所以,中國的用戶不僅能夠看到我們全球生態鏈的這些技術和咨詢的合作伙伴,還能使用他們提供的服務。
此外,我們肯定是要有中國本土的咨詢和技術合作伙伴的,在中國我們有專門的團隊做這方面的合作伙伴的招募,如果中國的開發人員對AWS的合作伙伴感興趣的話,可以到我們的官網上填寫專門的申請表格。
采訪后記
在一輪輪的關注與密切接觸中,CSDN云計算看到了云計算市場新一輪的波濤洶涌:Windows Azure更名為Microsoft Azure,宣布正式商用;阿里巴巴宣布開啟首個香港數據中心,拉開了阿里云計算業務在海外布局的序幕;HP豪擲10億美元聯合富士康加入云計算戰場;無獨有偶,思科(Cisco)計劃提供云計算服務,并承諾未來兩年為此投入10億美元……AWS入華前后,云計算市場動作頻頻,各家走在云計算道路上的步伐也快來越快,百家爭鳴想來就是如此。
正如CSDN云計算早前陳述的“除了是產業重要參與者之外,AWS還是很好的催化劑”,作為云計算一股重要力量,AWS為代表的外來云推動著國內云計算市場的創新。正如Ariel Kelman建議的那樣,云計算垂直細分市場的企業在巨頭無暇顧及的空白處進行著自己的創新,不斷向云計算市場補給新興血液。
千億規模只是開始,云計算步入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