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將迎來第一個量子軟件公司,因為澳大利亞的Aerospace Concepts和美國Lockheed Martin正合作研發量子計算機,說到Lockheed Martin很多也許不知道,其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有人認為pure-PaaS將最終消亡或成為IaaS或者SaaS的一個功能,那么,“不溫不火”的PaaS前途究竟如何,阮志敏的“PaaS大迷局:過去、現在和未來”也許可以給你答案;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和利用R語言,應對大數據時代統計編程的需求,Revolution Analytics推出了新工具包,以支持R語言……
澳大利亞Aerospace Concepts和美國Lockheed Martin公司正在共同研發量子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計算軟件公司可能由此產生。Aerospace Concepts擅長復雜系統設計,這可能是個量子計算將發揮巨大作用的領域。
技術世界很快將迎來第一個量子計算軟件供應商――澳大利亞系統分析公司Aerospace Concepts。這家公司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有一個科技孵化器。他們現在聯合Lockheed Martin,將其對復雜系統分析的研究應用到Lockheed公司的D-Wave Systems的量子計算機。
理論上講――因為這項技術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量子計算是解決這類最優化問題、進行高級機器學習任務的最理想的工具,NASA和Google也擁有D-Wave量子計算機。Aerospace Concepts公司的Brett補充道:“我們也希望借此機會搭建專門面向量子計算的軟件和服務,同時增長我們的業務量。”
Aerospace Concepts公司大概是想先研發量子算法,然后將這些算法打包成軟件的形式交付給客戶。這些算法可能可以在標準硬件上運行;公司也可能將這些算法作為服務交付給客戶,在Lockheed的系統上運行客戶的任務或者在D-Wave的某種云上運行客戶任務。
2013年,在Amazon、Google、Salesforce、微軟等云巨頭的推動下,PaaS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對照SaaS的成熟和IaaS的高速發展,PaaS不管是在市場份額,還是提升速度上都處于弱勢,用戶對PaaS的興趣也似乎不大。同時,隨著各種云服務之間界限的逐步模糊,一部分人甚至認為pure-PaaS將最終消亡或成為IaaS或者SaaS的一個功能。那么,“不溫不火”的PaaS前途究竟如何,下面我們一起看阮志敏的分析――“PaaS大迷局:過去、現在和未來”。
并非所有事件都能像GAE發布、CF發布一樣能在Google的趨勢圖上看出這個事件所產生的直接變化。更多的事件是量變的,且幾個事件之間是有關聯的,把較長的時間跨度內發生的事件綜合起來解讀,有助于我們看清本質。
我在下圖列出了從2008年到現在與PaaS有關的大事件。當然,與PaaS相關的事件很多,我選擇的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個人主觀性。這些事件進行矩陣劃分:根據事件的發生時間,劃分為過去(2007-2012)現在(2013-2015)外;根據企業類型,劃分為互聯網企業與傳統IT企業。在后續章節中,我會解讀過去和現在的事件,并闡述對PaaS未來的一些看法。
超豪華的嘉賓陣容。歷屆大會共邀請500余位來自國內外一線互聯網、行業實踐代表以及企業級云計算公司的實戰專家,其中包括Amazon、LinkedIn、CloudStack、OpenStack基金會、OpenNebula項目、OW2協會、Microsoft、IBM、EMC、Intel、SAP、Eucalyptus、MongoDB、Splunk、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百度、騰訊、淘寶、阿里云、新浪、京東、奇虎360、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太平洋保險集團、國家電網、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等眾多代表。本屆大會,數十位超強影響力的嘉賓還將發表重要演講,攜手共建中國云計算與大數據的產業生態系統。
六大技術主題論壇,匯聚百余位技術精英。本屆大會共設置了云計算核心技術架構論壇、大數據核心技術與應用論壇、云計算平臺構建與實踐論壇、公用云構建與應用論壇、云計算數據中心與運維論壇及云計算安全論壇等六大技術論壇,以滿足各個領域技術人員的需求。六大技術主題論壇中,已確定的講師包括亞馬遜AWS中國首席云技術顧問方國偉,LinkedIn數據分析部資深總監張溪夢,搜狐PaaS云平臺架構師張宇欣,UnitedStack公司創始人兼CEO程輝,新浪云計算總監、SAE總負責人叢磊,京東商城技術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何剛,360公司首席隱私官譚曉生,阿里云安全部安全專家沈錫鏞等數百位國內外行業精英。演講內容將避免蜻蜓點水,力爭從現實出發將問題和解決方案講深講透,而且與會者還能和專家面對面充分交流。更多理由點擊 原文
數據的爆炸性增長給企業帶來了壓力,同時也催生了數據驅動業務的發展理念,企業等各種組織不得不重視數據統計和分析的作用,為統計計算和圖形化而生的R語言迎合了這一龐大的需求,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和利用R語言,應對大數據時代統計編程的需求,Revolution Analytics推出了新工具包,以支持R語言。
David Smith是Revolution Analytics的社區總監和新開源解決方案組的領頭人,他指出:“許多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收集數據,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而收集數據只是第一步,分析數據才是關鍵。”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組織想要仔細地研究R語言。
收購DSSD,云中的閃存戰略,隨著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發展和隨著閃存價格的降低,許多場景下機械硬盤已逐漸被閃存替代,有些技術機構甚至為數據中心配置了全閃存陣列。根據IT研究機構Gartner的統計,到2015年,企業在閃存技術上的投入將達到45億美元,在2010年這一數字還處在10億美元的數量級上。而在美國,宣稱自己做閃存的企業更達137家左右。而在閃存技術需求的促使下,各種大規模收購也隨之出現――IBM收購百人閃存公司TMS、Apple收購閃存公司Anobit(4-5億美元)、西部數據收購閃存公司VeloBit。
較S3、GCS等服務,ECS總成本最高可低28%,云存儲是霸主Amazon推出的第一個產品,同樣也是云領域爭奪最激烈的市場之一,在這個領域存在著太多優秀的產品,比如Microsoft Windows Azure Blob Storage、Amazon S3、Google Cloud Storage、HP Cloud Object Storage、Rackspace Cloud Files等等。而本次EMC World上的這則消息顯然又一次的點爆了云存儲市場: 與亞馬遜和谷歌的公有云相比,EMC彈性云存儲(ECS)設備在實現對象存儲的過程中可減少9%-28%的總體擁有成本。
ViPR 2.0,SDS的深度應用,時至今日,軟件定義這個概念已得到廣泛的運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存儲,“按需分配資源,不用重構底層硬件”這種便利也成為各大公司追求的目標,而本次EMC World上發布的ViPR 2.0正是這樣一個產品。
EMC ViPR軟件定義的存儲平臺的價值在于,分離了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其主要特點在于支持對象及HDFS、支持塊存儲、兼容商用服務器、支持云分配等云特性、自動化的管理成本降低、通過OpenStack支持更多第三方存儲陣列等。
用戶體驗: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外表,用戶體驗需要將一些簡單和復雜的技術結合起來,以便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體驗不僅是傳統用戶界面問題,例如簡單、直觀的屏幕等等,事實上,我認為用戶界面不需要特殊。
然而,好的云體驗還包括穩定的編程接口(如果你打算允許開發人員集成或擴展你的服務)以及與業務本身相關的人性化接口,如升級、銷售、支持和文檔。
生態系統:讓市場來構建你的價值 ,我所說的生態系統,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生態系統很重要,因為它們擴展你的服務來解決更廣泛的客戶需求,因此不必由自己來做所有的工作。是的,一個好的生態系統會提高你的服務質量以滿足集成和擴展的需要,你可能有時也會發現自己會與這個生態系統內部其他成功的成員競爭。
Per是一位極具遠見的存儲戰略家。他發明創造了若干對業界具有深遠影響的存儲平臺,其中包括用于Facebook引領的Open Compute Project系統下的OpenVault及Cold Storage解決方案。他設計了多個適用于數據中心中的互聯系統。Per還是pNFS-Block的作者,也是現今最快的Hadoop存儲陣列系統的架構師。Per還將傳統的3X復制策略轉化為糾刪碼(erasure code)的存儲方案,從而最大化使用效率。
Per的名下共擁有21項(含待發)專利發明,多數在存儲領域,擅長解決存儲及存儲網絡連接、數據塊、文件及對象存儲等方面的問題,并擅長于利用糾刪碼來實現數據分布,彈性調度及提升效率。Per在刪除重復存儲以降低存儲成本方面也是專家。他善于將用戶的需要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專長于在Hadoop及BigData應用領域的性能改善。他身兼數任,工作在NAS、SAN、IP網絡連接、備份及恢復方案、應用性能分析等多個領域,并兼負標準起草/編輯、難題專家、發明人等多重身份。
Per從存儲、控制器(或網絡)、內存、CPU、數據中心環境五個點著手,分享了硬件領域的變革趨勢,并分析了這些變革對應用程序的影響。
近日,EMC收購了初創公司DSSD,DSSD是一家閃存存儲供應商,提供共享、可擴展的閃存存儲系統,DSSD在存儲系統領域獲得了多個專利,包括統一地址空間、自描述數據存儲系統、帶有一致性哈希函數的全局命名空間系統以及RAID重構系統等。EMC希望借收購DSSD拓展存儲組合,添加對數據塊和商業驅動的支持,擴展ViPR軟件定義存儲服務。
此外,EMC還正式推出了EMC彈性云存儲(ECS)設備,該設備統一了文件、對象,還提供了HDFS支持。ECS其實是之前Project Nile的改進版,EMC彈性云存儲設備用于幫助IT部門更輕松地利用PB級商業存儲構建自己私有云。
在EMC世界2014年會上,EMC董事長Joe Tucci先生談到了對DSSD的收購,DSSD還只是一家不知名的初創公司,不過DSSD一直在努力通過使用新的存儲接口構建rack-scale架構的閃存存儲系統,這將被用于驅動基于下一代云服務(比如:SAP HANA)的內存數據庫應用程序。按照EMC的計劃,預計到2015年,由Andy Bechtolsheim帶領的開發團隊將給市場帶來這一閃存存儲系統,Andy Bechtolsheim過去是Sun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最近還成立了Arista網絡。
云計算熱點新聞: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第二批議題揭露、 專訪永洪科技CEO何春濤:管理者的煉成及國內大數據公司的挑戰、 從阿里招股書看四年阿里云數據及與AWS、VMware的對比、 未來三年OpenStack將成為企業去V首選、 陳沙克:Openstack Horizon Icehouse Blueprint簡介、 Cloudera首席戰略官:取代MapReduce 未來會加大Spark等框架投入、 Hadoop不是萬能的 要明確場景揚長避短、 UnitedStack程輝談OpenStack的數據中心級應用、 云網融合驅動數據中心技術聚變。更多熱點資訊請點擊CSDN云計算頻道。如果您的公司認同云計算與大數據發展趨勢,重視技術團隊的發展和技術人才的成長,承認技術已成為企業關鍵競爭力之一,那就不應錯過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目前購票火爆, 團體購票可享受8折優惠,個人票僅有部分剩余,迅速搶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