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政策導向的清晰,移動互聯云時代的快速到來,使得廣電行業變革越來越深入。8月28日,阿里云聯合新奧特在北京發布“電視云”合作計劃,全國數十家廣播電視高層參加研討。
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CEO劉保東表示:“幾年前,對云計算的認識還是‘云里霧里’,但到了今年,我們看到廣電和更多的企業已經開始討論私有云與公有云的結合,混合云的建設,以及如何通過云計算服務實現業務升級和變革。新奧特定位于為廣電行業提供PaaS和部分SaaS服務,我們積極鼓勵更多伙伴加入,滿足廣電行業更加完善的云服務”。
阿里云總裁 王文彬
阿里云總裁王文彬表示:“互聯網催生了云計算。更多的實踐證明云計算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彎道超車’,尤其是在DT時代。”在他看來,新IT的未來:要改變‘重硬輕軟’的習慣,真正將計算機+軟件,變成‘云服務+數據’。”
廣電行業在積極主動擁抱新技術,云平臺服務提供商也在更加貼近行業需求。云計算支持廣電技術升級,重點可分為四個方面:
媒體業務本身需要彈性支持(云以彈性方式降低電視臺基礎設施投資)
電視新媒體化需要互聯網化的架構支持(視頻面向互聯網,拓寬內容覆蓋率幾十倍)
云支持移動采編播一體化(移動采播車可以直接通過云作為處理后臺)
云支持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化媒資體系(從流程到數據的轉化中,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媒資體系)
除此以外,還有諸多更個性化的服務。新奧特對CSDN云計算表示:“針對廣電特殊的安全要求,阿里云需要對所有視頻都要做快照服務。當數量到PB的時候,要保證響應速度甚至需要做特殊的技術優化。”
已有數家廣電企業走在了實踐的前列。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張建平特別強調:“在今年的青奧會運動項目直播中,基于阿里云+ONAIR平臺的IBC賽事云服務,是云與Online的成功結合,也是大型賽事直播首度引入云技術。相信融合媒體時代中,通過云計算,我們能創造更多精彩。"
IBC賽事云服務
在IBC賽事云服務的實踐中,有一組詳細的對比:
傳統IBC媒體系統:
部署奧體主媒體中心;需要7套工作站,并行工作;不能提供遠程服務;現場場地有限,不能更多編輯參加;光纖費用很高。
部署大量硬件,搭建轉碼平臺,只能提供1種碼流文件。
采購、部署、調試往往要1個月。
硬件維護、內容管理、信號調度、協助用戶剪輯等運維工作復雜繁重。
云計算技術的IBC賽事云服務:
只要能接入互聯網,就能通過云平臺實現編輯、加工、審核、發布等全流程,不再受限于場地和光纖等資源;提供多種碼流文件,優化流程;部署一般1天內全部完成。應對突發情況效果顯著,如“比賽第二天,賽事并發量突增,出現任務堵塞,申請30套計算資源,幾個小時即響應完畢。這在傳統IBC中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除此以外,還有中華網。在落戶ONAIR后,1個月的時間中華網就實現了大部分內容的遷移。中華網副總裁兼CTO任小演表示:“最初考慮過自建模式,但在ONAIR云平臺的對比下,整體成本相差非常大,而且在資源配置和優化、彈性變化等方面更是很難比擬云的優勢。中華網即將上線的服務,如用戶通過手機拍攝視頻發到ONAIR后臺,編輯直接可以處理并發布。而未來,不僅是采編和發布,還有更多業務都將遷入中華云平臺中。”
值得注意的是,廣電互聯網化的路程上,安全至關重要。事實上,廣電行業之前更多是通過物理隔離來實現安全防護,安全級別非常高。但互聯網化的發展,使得高敏感性的廣電要面對不同于其他行業的安全需求。杭州阜博通影音傳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圖文音像內容識別和服務提供商。其自主研發的“影視基因”核心專利世界領先。在安全播控、媒資管理、安全審核、版權管理等方面積累很深。其CEO王揚斌表示:“作為阿里云的用戶,同樣也是基應用于阿里云和華通平臺上的ISV,阜博通可以為更多廣電客戶提供包含諸如視聽節目內容防篡改應用和內容安全相關審核等技術服務。”
安全之外,還有數據分析和媒體資產的保護、板卡軟件化服務等。與互聯網不同,傳統行業云計算實踐中的伙伴顯然更多,不僅是平臺提供方、技術合作方,還有諸多行業應用開發商都在這個生態圈上。正如王文彬所說:“云計算最大的應用爆發點是視頻和物聯網。也許都并不圓滿,但在行業圓弧上,電視云的發展非常快速。”
選擇最優技術伙伴,整合并調度合作資源,快速實現媒體到新媒體的業務變革,廣電企業云化已經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