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會以“你就是主角”為主題,為移動開發者打造一場真正的年度盛會。為讓更多的移動應用團隊有自己專屬、固定的展示交流區域,大會主辦方特別提供了MDCC應用團隊免費展位。無論是成熟的創業團隊,還是處于成長期的移動應用、移動游戲、智能硬件開發團隊,只要有成型作品,均可免費申請。
日本游戲在世界范圍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無論是早期的家用機和便攜游戲還是最近興起的手機游戲,日本一直走在前面,對于中國游戲來說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今天CSDN有幸邀請到迪游信息科技CEO張曉雷,多年的旅日經歷讓他對中日游戲都有很深的見解,請他來為大家解析一下他心目中的中日游戲。同時歡迎大家訂閱【
CSDN移動游戲周刊
】!
CSDN:您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手機游戲的潛力?
張曉雷:2010年我剛剛加入D2C的游戲部門的時候,日本市場上的便攜游戲還被NDS和PSP所壟斷,那時候日本的手機游戲還停留在功能機時代,iPhone上還只有憤怒的小鳥這類休閑游戲。但是我看到智能手機日益強大的性能和便攜性,感覺到未來的手機必然能夠實現和次時代主機同樣的游戲效果,屆時從前在端游頁游上的種種游戲類型都可以在手機上得以展現,并且手機是唯一24小時之內距離玩家最近的終端,手機上的游戲體驗能更好的利用一天中的碎片時間,并將打破很多傳統游戲設計的束縛和限制。
迪游科技CEO張曉雷
另外,手機游戲最大的潛力是,像當年wii在日本市場掀起的全民游戲熱潮一樣,游戲手機也是一個老少皆宜、人人需要的終端,它使得很多從來沒有游戲經驗的中老年用戶都被重新定義為潛在玩家,對于休閑重度模擬養成等各種游戲類型的發展都有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CSDN:您覺得中日游戲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張曉雷:首先,中國的手機游戲玩家是從端游頁游發展而來,日本游戲是從功能機社交游戲發展而來,這就導致游戲的設計方向和用戶的游戲習慣有很大不同。
另外中國和日本的玩家屬性有很大不同,日本的付費玩家比例高達50%,重付費玩家約占6%,所以日本游戲的付費點設計傾向于扁平化,不會讓“大R”和“小R”和“非R”拉開太大差距,但是中國游戲的收益主要靠3%的付費玩家,以及更少數的重付費玩家,所以游戲的平衡性往往會向付費玩家傾斜比較大。
CSDN:您覺得日本游戲哪些方面最值得中國游戲學習?
張曉雷:日本游戲的美術水準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仍然有像小島工作室這樣業界最頂尖的精英工作室引領著游戲行業的發展。
中國游戲雖然市場規模已經非常大,但是整個行業對于游戲的創新缺少動力,無論是端游還是頁游還是手游,大家都習慣了所謂的微創新,很少有人敢于做大膽的嘗試。所以中國目前還很難產生像智龍迷城這樣震撼整個游戲業界的神作。
CSDN:您怎么樣看待目前手游生態激烈競爭?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品牌的影響力將會對玩家帶來怎樣的感召?
張曉雷:當前中國的手游行業面臨兩個嚴重的問題:
在推廣費成倍提升之后,如果能用最少的推廣成本獲得更多的用戶,無疑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品牌的影響力。品牌有多種屬性:可以是一個開發大廠,可以是一個社交平臺,可以是一個TMT概念,也可以是一個著名的IP,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品牌號召力。
就像日本手游市場一樣,2010年~2012年很多中小公司都有發出聲音的機會,到了2013年日本的手游榜單前50名幾乎都被幾家大公司壟斷,未來沒有品牌號召力的手游產品將很難映入玩家的眼簾。中國游戲市場也是一樣,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在玩家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在未來的競爭中將很難占有一席之地。
CSDN:在移動游戲市場,為什么有的公司很容易就成功,而有的公司卻無比艱難?
張曉雷:移動游戲市場和傳統游戲市場最大的不同是開發周期短,市場變化快。一款手游的開發周期一般都是 3-8個月,而一般的手游的生命周期只有半年時間。
這大大縮短了整個產品線的生命循環周期,如何高效一個有一個推出符合當前時間點的產品,準確的的市場定位、快速的ROI實現,還要對未來幾個月的市場有清晰的布局。這一切成功的關鍵是節奏。能夠掌握好這個節奏對于越大的公司越困難,所以端游在進入手游的時候往往都出師不利,慢慢才找到感覺。而小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又很難跟得上這個節奏,所以有很多公司雖然能做出一兩款不錯的游戲,但是很快就曇花一現。
CSDN:關于海外大作和國內產品的取舍,您是如何看待的?
張曉雷:現在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時代了。只有非常出色的海外產品才能打動中國玩家的心。否則讓中國玩家去違背已有的習慣去適應外國大作的新奇設定已經越來越難了。
我認為現階段沒有必要極端的做出海外還是國內的選擇。而是應該跟多的和海外公司合作,當前國內游戲行業跟海外的合作應該參考其他行業的合作模式,就像電影,汽車產業,一部分非常優秀的產品(目前還無法國產的產品),可以繼續采用海外引進的模式,但是這類高大上的產品往往沒法滿足大眾的口味。另一方面中國的游戲制造業已經相當發達了,接下來可以讓海外的優秀的美術,腳本,音樂,設計等環節和中國的開發團隊互相合作,首先實現更多的外國游戲中國制造,然后進而推動整個產業和海外的接軌,產品也會比起引進大作更加接地氣,更容易得到用戶的普遍接受。所以我目前還是傾向于多和外國廠商合作,互相取長補短,用更先進的制作理念來磨練我們的團隊。等到我們也能走出國際范兒的產品的時候中國才能出現像COC這樣紅遍全世界的神作。
CSDN:對于目前手游的同質化現象您是怎么看的?
張曉雷:很遺憾,中國的游戲行業缺乏創新的勇氣是不爭的事實,主要是因為很多前車之鑒證明了創新在中國沒有任何好處。究其根源這里面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中國對版權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創新者的無形資產無法得到保護,反倒是跟風者獲得了最大利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家自然都熱衷于去抄襲一個成熟的玩法,風險最小,獲利最快。
但是在海外抄襲者往往首先受到整個行業和玩家的鄙視甚至法律的制裁。同質化的游戲在誕生的一瞬間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整個媒體和玩家的輿論導向,正確的引導了游戲行業的發展。
所以在中國的法制和相關規定以及大家的潛意識沒有規范之前,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同質化的現象可能還沒法得到的改變,這要受到文化土壤,政府配合,業界努力等很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好在現在在很多游戲開發這論壇上大家都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在呼喚原創精神,玩家的品味也在逐步的提高。希望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每一個從業者都從杜絕盜版,鄙視抄襲做起,潛移默化的為整個游戲行業的進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