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中國電信舉辦了“天翼云創新實踐主題論壇暨政務云、教育云發布會”。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 王峰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王峰致開場歡迎辭。他表示: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大大提升了終端接入能力,4G流量的爆發給云計算業務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同時,大數據對云計算中心資源池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也提出了大量的需求。面對云計算洶涌而來的大潮,醫療、政府、教育、互聯網、金融等行業都在變革,只有真正的接受并融入之中,才能最后佇立潮頭。順應產業發展的趨勢,中國電信高度重視云計算的發展,并將其作為新興業務中基礎的戰略型的業務。從2009年開始,經過5年的努力和實踐,在技術層面,不斷強化自主研發,率先達到了13個9的數據的持久性。在資源層面,中國電信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國互為備份的“4+2”的資源布局,內蒙古、貴州兩個超大型的綠色云基地,北京、上海、廣東、四川4個大規模的云資源池。在運營層面,通過建立健全運維體系,目前主流云產品SLA已經達到3個9;在客戶服務層面,中國電信在政務、教育、金融、醫療、互聯網等行業均有成熟的云化的解決方案和相關的成功經驗,服務數百家企業。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技術總監 廣小明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技術總監廣小明在題為“天翼云技術創新實踐”的演講中表示:中國電信全國機房數量320+,計算能力百萬物理核,存儲達到EB級別,機房出口帶寬超過10TB,并形成了“4+2”云數據中心的資源布局。構建起內蒙和貴州兩大公有云資源池,面向公眾、大量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開發用戶,提供公有云服務,并為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在內四大區域提供有效的異地災備功能。未來會形成800公里資源覆蓋域,整個延遲控制在20毫秒之內。
天翼云技術核心指標,具體來看:30分鐘并發創建千臺,13個9的數據持久性,99.9%的嚴格服務可用性,600億新增數據條目,5000臺計算節點規模,20ms域間訪問延遲,99.95%云服務可用性,分布式多域15分鐘備份恢復。
廣小明表示:“云、CDN和大數據是整個天翼云的三大支柱。云實現了集中,CDN實現了分發,大數據實現了分析。在資源和應用通過云計算集中后,企業需要為大量的移動終端的用戶或者寬帶終端的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CDN加速服務。而數據集中后,必然有分析的需求。我們現在在內蒙的大數據平臺,在5月17號時候已經上線了,現在內蒙節點有500臺,支撐電信內部的31個省。從資源到今天的政務云、教育云的發布會,大家能夠明顯感受到,天翼云的軟實力在逐步提升。”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互聯網中心主任 何寶宏
政務云與政府采購密切相關。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表示:“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化市場超過500億人民幣,是公共云服務市場規模的14倍。目前,國內IT采購結構仍是以硬件采購為主,服務采購比例偏低,且以維修等初級服務為主,與國際市場結構差異明顯。但政策已經開始引導政府采購云服務。而考慮到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等優勢,政府采購云服務勢在必行。”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研發部總監 杜
如果您覺得本網站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可以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