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嗎”創始人柴可
自2009年開始互聯網創業以來,“大姨嗎”團隊一直在摸索互聯網健康這座金礦的入口和通路,經過四年的磨礪,終于在2012年做的第9個產品"大姨嗎"身上找到了靈感。他們發現中國女性面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是最需要被呵護的群體,同時,女性用戶占據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互聯網女性服務市場也面臨著新一輪的契機。
大姨嗎的下載量從2012年底的1800萬迅速在2013年底在線注冊用戶突破3000萬。在去年,用戶日活數量從2012年1月的32萬增長至270萬,通過大姨嗎日歷記錄功能提交個人健康記錄數量也在這一年從人均1.3條,增長至每月人均8.6條,提升了月6.6倍。
柴可做“大姨嗎”有一部分原因是與他女朋友的經歷有關,他發現她在生理期前會頭痛,經醫生診斷得知是由于之前攝入了大量咖啡因所致。他還發現,每個女孩在生理期前都會有各種不同的癥狀,于是做一款女性健康應用的想法誕生了。
開發與運營方面的挑戰
“想法當實現”,確立目標后,“大姨嗎”進入開發階段。不過在開發過程中,柴可也發現一些問題“開發上面安卓適配問題很嚴重,版本迭代困難。并且很多好的功能因為用戶沒有更新意識,而無法及時提供”。“大姨嗎”最先發布的是Android版客戶端,而后,經過半年的開發,他們在2012年6月發布了iOS版客戶端。目前“大姨嗎”注冊用戶中約51%是Android用戶,47%是iOS用戶,2%的用戶則來自Windows Phone平臺。
“大姨嗎”產品路線(點擊放大)
2012年1月,“大姨嗎”正式上線,上線后“大姨嗎”要面對一個所有開發者都要考慮的抉擇――如何推廣。在用戶量從0到1000萬的過程中,每個用戶所用的成本不到0.1元,柴可將原因歸功為“堅持正確的運營策略和良好的口碑傳播。比如他們曾將“大姨媽”這種一般人羞于提及的事情以漫畫的形式在微博上進行調侃,轉發數突破了12萬。這種推廣思路與杜蕾斯官方微博如出一轍。
微博其實只是“大姨嗎”運營的一部分,從內容層面看,“大姨嗎”也沒少下功夫。這款產品除了提供生理期記錄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流量更大的是其健康問答。用戶可以詢問各種關于女性健康的問題,“大姨嗎”有一支15人組成的專業醫生團隊作為支撐,答疑解惑。
對于現在大多數應用的推廣現狀,柴可認為“推廣上存在推廣過剩問題,大家都過度推廣,導致用戶疲勞,好的新應用沒有出頭的機會,市場投入成本極大”。
尋求多渠道
“大姨嗎”移動團隊在內部的一些項目開發中使用了百度 Clouda。為什么選擇Clouda?柴可說“一拍即合。當時百度迫切尋找優質移動開發者加入Clouda,大姨嗎正在積極尋求新的應用接入渠道”。渠道數據不全面、渠道多樣化不足是“大姨嗎”所看到的問題,這也是促使他們接入Clouda的原因之一。
大姨嗎應用實質是提供一種服務,iOS、Android、Windows Phone8都是分發渠道。原生應用的市場推廣,開發者能做的能選擇的很少,用戶獲得應用的成本也很高。“Clouda是一個基于云端的開發者平臺,不僅可以接入PC、手機、平板瀏覽器流量,也提供了輕應用整合的基礎。輕應用更好的考慮了移動設備的特性和使用場景,這方面比直接使用Web App有許多優勢。選擇Clouda不僅是開辟一條市場分發的渠道,也是給用戶提供更多使用機會、更低使用成本的具體手段。”柴可表示。
與Clouda的合作給“大姨嗎”帶來了一些實質的益處。首先是獲取服務渠道從單一原生應用類型,擴展到其它類型,給他們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機會。用戶通過搜索可以直接找到并使用大姨嗎提供的服務,這種獲取服務的方式很容易,代價更小。同時,基于Clouda開發的速度很快,不僅能更快的投放,應對市場的變化;也確實能節省開發成本。
Clouda是百度在2013年8月發布的新開發框架。對于這樣一款新的開發工具,作為開發者,柴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服務能力的整合很重要。能更方便的將百度和第三方的服務整合到一起,這會大大提升Clouda的可用性和延展性。同時,也需要加強開發工具的整合,可視化開發,協同開發等等”。
未來計劃
“大姨嗎”如何規劃未來發展呢?“產品層面會從數據服務、社交媒體、輕應用、可穿戴計算方向逐步展開;市場方面會在O2O、定向營銷、專屬服務(私人定制)相繼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