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豌豆莢在798舉行發布會,推出“應用內搜索技術協議”。作為國內首個公開發布、唯一全面支持移動獨有內容的應用內搜索技術協議,它提供了對于應用內內容的檢索、收錄和調起的標準。豌豆莢開發者中心同步上線 應用內搜索接入申請入口。
據豌豆莢產品設計副總裁劉亞平介紹,豌豆莢在應用、游戲品類之外的新增內容品類用戶已經超過 6000 萬,內容消費超過 8 億次。目前豌豆莢已經覆蓋了非常豐富的資源,包括195萬部視頻、198萬本電子書、248萬張壁紙。
豌豆莢產品設計副總裁劉亞平
現在,接入豌豆莢應用內搜索的應用已經超過20款,包括搜狐視頻、多看閱讀、愛奇藝、優酷、掌閱等。自應用內搜索技術在豌豆莢視頻搜索中首次落地以來,帶給第三方應用的直接調起和新用戶量均已達到千萬量級。
全面支持應用內獨有內容
據調查顯示,用戶在使用移動設備時,
80%的時間都花在應用程序上,且平均每個用戶安裝
48個應用。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應用數量遠超100萬,而
66%的用戶打開應用的次數只有1至10次。而通過應用內搜索技術,可以改善這一情況。
豌豆莢“應用內搜索技術協議”,規定了應用內內容的檢索、收錄和應用調起的標準,開發者只需通過三個步驟即可接入豌豆莢:描述應用內內容;向豌豆莢提交內容信息;使應用支持外部調起。在解讀該協議時,豌豆莢搜索平臺技術負責人李大海介紹道,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技術構成為Microdata+Sitemap API+Intent Filter。
在技術選型上復用 Microdata 等成熟方案降低開發者接入成本、提升經濟性。而在內容提交上,除了使用傳統的 sitemap ――也就是網站地圖方式來提交內容之外,豌豆莢提供專用 API,讓合作伙伴能夠實時地把最重要的新鮮內容推送給豌豆莢。
右起:搜索平臺負責人李大海、產品設計副總裁劉亞平、豌豆莢CEO王俊煜
兼容Google Indexing與Quixey AppURL協議
在2013年9月,豌豆莢開始對“應用內搜索”技術進行產品化,2013年12月,Google發布了Google App Indexing,而在今年3月,Quixey也推出了AppURL協議。
豌豆莢與Google App Indexing的區別在于,Google的App Indexing標準對AppURL的定義是:
<b>android-app://{package_name}/{scheme}/{host_path}</b>
豌豆莢也使用AppURL來描述一個可以在應用中展現的資源,AppURL的格式為:
<b>{scheme}://{host_path}</b>
另外,Quixey的AppURL是一個跨平臺的描述應用內資源的方案,跟Google的App Indexing類似,AppURL也是建立了Web地址和App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只是描述方式不一樣而已。
與近期Google發布的App Indexing協議及Quixey發布的AppURL不同,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技術協議”在兼容這兩種標準的同時,提供不需要應用與網頁綁定的路徑、全面支持移動端獨有內容的接入。
豌豆莢應用內搜索協議及技術細節
上一篇 Docker,從這里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