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軟件開發商/集成商大列兵】系列專訪活動正在進行中,廣邀國內智能交通領域企業展示企業文化、產品風采,分享研發成功經驗,為更多同領域企業啟明導航。
如果您、所在公司正專注于智能交通領域的技術研發,如果您希望報道您的公司或技術負責人,或發表您的獨特觀點與見解,或吐槽行業技術產品現狀與困難,歡迎聯系:陳秋歌(chenqg@csdn.net)、 付江( fujiang6170@gmail .com,微信Jack_JiangNB)。
歡迎智能交通軟件開發商/集成商、企業技術領袖、技術開發者加入“智能交通開發商” QQ群 :334121236,溝通交流。
參與 智能交通開發商/集成商大調查 ,獲CSDN深度采訪報道機會。
近十年來,由于民航運輸量的快速增長及旅客購買行為的變化,亟需航空公司由單一的承運人向綜合服務商轉型。作為“民航業的神經中樞”,中國航信承載著航空公司的機票庫存、訂座和離港等系統的研發,是目前航空旅游行業領先的信息技術及商務服務提供商。該公司憑借多年的研發經驗及對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探索,正為航空公司的成功轉型提供功能強大的后臺信息系統支撐。
很榮幸中國航信研發中心新一代系統規劃部資深系統分析師李洋已受邀擔任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 “云計算大數據智能交通行業應用論壇”的演講嘉賓,借此機會CSDN專訪了李洋,請他談談中國航信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領域的探索經驗,并分析航空信息化領域所面臨的新機遇。
中國航信研發中心新一代系統規劃部資深系統分析師 李洋
CSDN:請簡單介紹一下您自己及從業經歷。
李洋:2002年,我從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畢業,所學的是系統工程專業。畢業后進入中國航信工作,在民航信息化領域有12年的工作經驗。先后從事過軟件開發、項目管理、新業務拓展等工作,目前從事技術趨勢分析和行業研究工作。
我在2002年進入中國航信時,全年民航旅客運輸量7000萬人次,到2013年已達近3.6億人次,十年來增長了5倍多。坐飛機也更加大眾化和平民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出門更加方便。2003年,我參與了中國第一張電子客票的開發。2007年,中國實現百分百電子客票?,F在人們可以拿著身份證直接坐飛機,還可以用手機和在網上辦理值機手續。中國航信還推出了一款針對旅客的App應用“航旅縱橫”,讓人們了解飛機是否延誤等情況。
CSDN:您目前關注的技術領域主要有哪些?
李洋:大數據、移動技術和社交網絡。
CSDN:以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給民航領域信息化建設帶來了哪些沖擊?
李洋:中國航信被稱為“民航業的神經中樞”,承載著航空公司的機票庫存、訂座和離港系統。近十年,不僅民航運輸量快速增長,而且旅客的購買行為也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門店購買演變為電話購買,到現在隨處可見的網上和移動終端購票等。從航信這邊來看,一個最為顯著的指標變化就是:查詢預訂比,過去平均是150:1(150次查詢產生一個預定),現在早已經突破1000:1。這給后臺帶來的計算量以幾何倍數遞增。中國航信要在不增加航空公司一分錢成本的基礎上,完成這些挑戰。同時,隨著油價高企,航空公司紛紛跌入“微利時代”,甚至是虧本經營。航空公司亟待轉型,要從單一的承運人轉向綜合服務商,紛紛提出個性化旅客服務和全流程旅客視圖的概念,這些都需要功能強大的后臺信息系統進行支撐。
CSDN:中國航信研發中心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領域分別做出了哪些探索?
李洋:中國航信大型主機系統是從國外引進的,隨著中國民航的快速發展,中國航信逐漸將核心應用向開放平臺轉移。目前中國航信已經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交易中間件平臺,構建了虛擬化的、基于開放平臺的硬件資源系統,還建立自己的云計算平臺。中國航信還積極與國內科研院所合作,先后與民航大學、曙光和中國電子進行戰略合作,探索在民航系統中使用低成本的國產化軟硬件資源。中國航信不僅承載民航的信息系統,而且還承擔著中央企業的公共信息平臺。目前還在積極建設北京和外地的兩個數據中心,現在可以做到同城災備,未來將會實現異地災備。
CSDN:探索過程中獲得了哪些寶貴經驗,請分享一下。
李洋:百度的李彥宏曾說,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可能有些語出驚人,但其實也說明云計算缺少殺手級的應用。現在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云儲存比較成熟。我個人認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云計算的技術難度是很復雜的。中國航信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感覺到這一點。所以,企業在云計算方面,重點以應用為核心。類比電子商務,不是所有企業一說到電子商務就是要建設自己的電商網站,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成為淘寶京東,在天貓和京東上開店,也算進入電子商務。所以,企業有懂云計算的人才,通過應用云計算帶來好處,就可以說是在云計算方面成功的企業。而真正核心的后臺技術、架構建設等,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技術積累,這些是一少部分企業的事情。
CSDN:請提前透露一下第六屆云計算大會上您的演講議題,選擇此議題的原因是什么?
李洋:以前有一句話叫:去哪里旅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去。其實這句話強調的是旅行的體驗?,F在互聯網技術很成熟,想要預訂機票和酒店已經很簡單了。但由于旅行是一個從離開家門到回到家里的全過程,我們可以保證乘機和入住酒店的體驗,但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到旅行體驗,所以旅行決策是最耗費成本的。百度在今年2月初發布了一個數據統計報告,其中說到,旅客平均一次旅行購買決策需要耗時24.7天,平均搜索34次。如何幫助人們提高旅行決策的效率,這將是旅行行業未來的重點和創新點??赡鼙容^簡單的想法就是,提高存儲和計算能力,將海量的旅行信息進行加工,更加智能化地呈現給用戶。但除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外,還有信息的權重。也就是說,親朋好友的旅游點評信息,相比于陌生人更加有說服力和吸引力。
本次演講我就希望從行程管理->旅行分享->旅行決策如何形成閉環的鏈條,來闡述在大數據和社交網絡時代的新機遇。
相關專題:
CSDN對話智能交通業內專家 智能交通軟件開發商/集成商大列兵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