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相對于構建昂貴的數據中心和私有云,將你的應用遷移到云上無疑能給你省下一大筆硬件費用和人力費用,而云計算的未來肯定是朝著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計算能力方向發展,現在以AWS和Google為主的云商們,紛紛調整戰略來促使云的快速增長,帶來的結果正如本文所述的那樣:在云的發展過程中,單位計算能力的價格大約每隔3年會降低50%。而作者將其命名為貝索斯定律。下面看Gigaom的Greg O'Connor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解讀。
以下為原文:
云計算未來發展的趨勢必然是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計算能力。云供應商Google、Amazon Web Services(AWS)還有微軟正在進行業務大清洗,為了定價上占有優勢,它們將舊的產品和業務淘汰掉,并且引入新的產品和業務。這些最新的戰略調整凸顯出全新的、明確的商業模式,而這些模式將會促使云以指數增長方式發展,并且在定價上將帶來重大改進――正如摩爾定律對電腦計算能力的預測。
貝索斯定律
如果你需要更深刻的理解這一點,可以參考一下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鑒于此,我提出了我的版本:貝索斯定律。我以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貝索斯的名字來給這一定律命名,并將它定義為:在云的發展過程中,單位計算能力的價格大約每隔3年會降低50%。
下面我會用一些數據做分析,通過數學計算來說明,假如貝索斯定理正確的反映了現實,那唯一的結論是大多數企業都應該拋棄他們的數據中心,并且將他們的應用移動到公有云,以節省資金。根據摩爾定律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會節約一筆可觀的硬件費用,此外還會節約一大筆固定維修費用、電力費用、冷卻費用以及數據中心構建、運營和維護的人力費用。在本文最后,我會演示如何做到每三年價格減少20%、費用減少一半。
用數據說明問題
Google首先宣布了按照定價需求進行業務調整。為了證明過去云定價策略已經不適用,Google的UrsH?lzle在三月份向我們說明了云定價并不遵循Moore定律:過去的5年里,硬件成本平均每年下降率約20%到30%,但是公有云價格平均每年僅下降8%。
看完AWS的報告后,我又用數學方法做了一些計算得出:在過去八年中,公有云價格削減了43次。每年下降6%到8%的說法似乎不太靠譜(8年每年降價8%,通過計算可知,平均每次下降2%的話得降價43次)。
盡管如此,應用摩爾定律來得出云變化率,保持計算單元不變,得到的定價結果要比實際值還要低。因此,我們可以先假設貝索斯定律的結論是:隨著云的發展,每Y年單位計算能力的價格會下降X%。
通過對AWS企業博客的挖掘,可以發現計算能力和時間周期(2008年5月29日)之間的關系,X表示計算能力的百分比,Y表示時間周期。2008年一直到2014年4月1日的數據集中顯示了這6年類似云服務實例中,普通型云服務以16%的速率在降價,超大型云服務以20%的速率在降價。假設以時間線為基準,那云定價正如下表顯示的那樣:
對于AWS的公有云,當Y(時間周期)=3年時,X(計算能力百分比)=50%。這恰好證明了我的貝索斯定律猜想――在云的發展過程中,單位計算能力的價格大約每3年會降低50%。
云?數據中心?企業該如何選擇
顯然,云與建立和維護數據中心不一樣,相比之下,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云是更為經濟的選擇。
一個企業數據中心怎樣才能跟上亞馬遜、IBM、Google和微軟等巨頭們創新的步伐?企業的技術專家們知道答案,如果你問他們,他們會反問:“我們為什么要花那么高的代價構建所謂的數據中心或者私有云?”
談到盈利,云供應商似乎不可能像零售企業那么成功――這樣說也許為時過早,就像IBM將x86的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那樣。著眼于長遠的利益,未來將產生長期基于核心云平臺的創新,這或許會給未來云服務暗淡的盈利前景帶來改變。
不同的意見先放在一邊,畢竟數據不會說謊。企業總有一天會遷移到云平臺,這一點毫無疑問,關鍵是什么時候遷?怎樣遷?
原文鏈接:Moore’s law gives way to Bezos’s law (翻譯/毛夢琪 責編/魏偉)
以“ 云計算大數據 推動智慧中國 ”為主題的 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 將于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產業觀察、技術培訓、主題論壇、行業研討,內容豐富,干貨十足。票價優惠,馬上 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