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雖然云托管市場一直是Amazon領先,但Microsof、Google和SoftLayer這三家大規模云平臺供應商也不是易與之輩。在大把資金和精力投入后,各個平臺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在這些大規模云服務供應商的刺激下,主機托管市場也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近日Craig Deveson撰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這一變化。
以下為譯文:
未來幾年,四個超大規模云平臺供應商(Amazon、Microsoft、Google和SoftLayer)將要從本質上改變公有云托管市場。托管行業一直以來專注于Amazon,而如今是時候開始關注即將占領大部分市場的四大平臺了。
四大平臺的共同點
比如在培訓方面,AWS認證的專業人才已經成千上萬,我確信其它幾個云平臺在接下來幾年也會有類似的培訓項目。與現在的本地數據中心服務供應商存在著本質區別,云平臺服務商能夠促使云業務與其它賺錢業務交互補貼發展,云業務以一種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運作,也就是說一旦客戶開始向云平臺轉移數據,就不太可能更換服務商了。
底價不上漲的原因(計算、存儲和網絡價格)
四大云平臺都使用較低的(底層)價格來擴展市場份額。一旦客戶使用該平臺,客戶就能夠獲得更大的升級幾率,以及/或者追加更高的服務利潤率,這些都屬于高價值服務、類似于正在持續發展的AWS Cacao和RDS。
去年互聯網巨頭們共投資270億美元,一些供應商每季度投資10億美元。
其主要擴展區域之一是銷售和運營:
關于如何計算四大云平臺收入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比如,微軟有Office365,Google有云產品,IBM有云服務, 如果你主要關注IaaS&PaaS,那么AWS顯然位居第一,微軟Azure位居第二,Google和Softlayer次之。看下圖:
公有云的機遇
你的客戶詢問過公有云嗎?如果沒有,那么他們要么已經落后要么問了別人。越來越多的服務供應商開始意識到“是的,我們能夠為你提供公有云”這句話的魅力。
公有云是復雜的,Bob Darrow最近表示AWS的致命弱點是其復雜性。然而這也是服務供應商為客戶減負的機會。據Gartner分析,巨變和一場信任危機將重塑服務供應商的現有局面。
云服務定價混亂
AWS價格選擇有按需、預留和競價,Azure價格有即付即用和期付計劃,Google有持續使用和HR付費模型。
盈利模式有許多種,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總之,大規模服務供應商將在未來幾年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他們將致力于創建更大的生態系統、實現服務平臺更多的價值。
云平臺復雜性的問題可能會被某個獨立平臺或者托管服務供應商克服。云服務代理商將管理多種云服務并為客戶提供便捷。
原文鏈接: How AWS, Google, Microsoft and SoftLayer will Change the Hosting Market(翻譯/應玲 責編/仲浩)